朦胧诗的特点有三点,分别是: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有顾城、舒婷、海子等等。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并在1982年之后开始走向衰落。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朦胧诗听名字就知道它是一种非常具有隐约性的诗词,并且采用若隐若现的表现方式,并且喜欢使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情感或者生命寄托在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情感,它不看重外在的结构,更看重内在的韵律美。
顾城是朦胧诗的主要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北岛顾城诗选》、《五人诗选》、《黑眼睛》等;舒婷的《致橡树》是很多人非常熟知的一首诗,这也是她第一次的公开发表作品,还有《会唱歌的鸢尾花》、《双桅船》等。
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哪些?诗人特点是什么?朦胧诗又有什么特点?
致橡树
舒婷
朦胧诗代表人物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朦胧诗的特点是什么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等。
朦胧诗:舒婷《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后朦胧诗:韩东《你见过大海》,于坚《远方的朋友》,李亚伟《中文系》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