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和借景抒情都是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是将个人的志向寄托在某个物品之上;借物喻人是借助某个物品的某种特点来象征某个人;借景抒情是借用景色所呈现出的特点来反应作者此刻的感情基调。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托物言志是将个人的志向寄托在某个物品之中,这个物品就成为作者理想、意愿的寄托之物,例如于谦的《石灰吟》一诗中,作者就是借用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特点来表达自己不畏艰难困苦也要保持坚贞的情操。
借物喻人是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人,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句诗就是就用菊花在枝头上枯萎、不会被风吹掉的的特征来象征着诗人郑思肖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展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色有所感触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类型有很多,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月夜清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为:抒发内容不同、对象不同。
一、抒发内容不同
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作者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作者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对象不同
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对象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对象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
扩展资料: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托物言志在诗词、文章中的使用,常常源于作者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因此作者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借景抒情
百度百科——托物言志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