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雁去无留意上一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这首诗的名字叫《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范仲淹是一位爱国诗人,这首诗开头就写秋景,诗人正是看到边塞的风景,才产生感慨,写出这首诗。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这首诗的原文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诗是作者由秋景,才引发出来的内心感受,写出了边塞的凄凉之感,也突出了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还通过“万里”这个数字,给读者点名了路途遥远,在艰苦的地方,有着浓烈的孤寂感。
衡阳雁去无留意上一句是什么
衡阳雁去无留意上一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
原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出处: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词作赏析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突出了塞下秋景与别处不同、异常萧瑟悲凉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等。
2、原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译文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闭。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4、简析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这是一首反映宋朝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此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与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全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造语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
衡阳燕去无留意上一句是什么?
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