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的下一句是“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庭院,院中栖息着雅雀,秋天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庭院里的桂花。今天晚上,人人都抬头仰望天边的明月,不知道这秋天的怀人情思落到了谁家。
开头一句写赏月的环境,用特有的景物渲染出萧瑟苍凉的秋夜之景,第二句是诗人由赏月产生了联想,想到月宫里的桂树。最后两句由赏月升华到思人怀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的下一句
名言内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名言解释: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这两句大意是:十五的夜月如此明亮,人们都在仰头观赏,只不知那因月而勾起的满怀秋思,会落在哪一家人的心上!
作者并不在诗中点明是己思或他人之思,把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贴,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离情别绪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这两句可用以抒发自己对亲情朋友的思念,也可用以表现对普天下离人的悲悯情怀。
名言出自:中国 唐朝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下一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下一句是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鉴赏: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后面的诗句是什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情景,分别表达了中秋月色的心意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借景抒情般展现了一幅冷清、悲静的月圆人不圆的画面。
如侵权,联系删除
全诗应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现代白话文可以理解为中秋月光铺满在庭院中,地上好像睡了一层霜雪那样的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里却不知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一轮明月当空照,人们都在赏月,却也不知那茫茫无垠的秋思落进谁的家里?
此处参考《全唐诗》,《全唐诗》是清康熙44年(1705年)在康熙皇帝主导下搜罗唐诗的合集,共计900卷,目录12卷,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就出自全唐诗第301卷王建第120篇,此诗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后面无下句,但按全唐诗排版的意境、格式延续下去,第301卷王建第121篇为《寄同州田长史》——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莫怪出城为长史,总缘山在白云中。两首诗都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含蓄表达,表达着作者无限的忧伤和淡薄的念想。
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下一句是什么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庭院地面雪白,在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将园子中的桂花都打湿了。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十五夜望月》的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用了朴实精炼的语言,描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则带给读者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末尾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全诗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
1、《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话的意思:今天晚上,月亮明亮,人人都在抬头望着明月,却不知道这时候哪户人家怀着秋思。《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的诗作。
《十五夜望月》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月光照耀着庭院,好像在地面上铺上了一层霜雪,树上栖息着鸦雀。冰凉的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了桂花。今夜,人们都在仰望明月,却不知道这时候哪户人家怀着秋思。
赏析
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望着月亮,写下这首寄给杜郎中的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夜独自望月的凄清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以中秋节思亲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佳节独自赏月的景象。诗人由身边凄清孤寂的景象,引出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情境,从而抒发出诗人在中秋时心中的思亲愁绪。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夜独自望月的凄清景象,表现出诗人寂寥、冷清的心境,表现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