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谁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谁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赵高,赵高在秦朝二世皇帝时任为丞相,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了沙丘变动,逼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后来,又逼秦二世自杀,立子婴为秦王,不久便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现多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赵高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赵高,赵高在秦朝二世皇帝时任为丞相,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了沙丘变动,逼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后来,又逼秦二世自杀,立子婴为秦王,不久便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现多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赵高是赵国人,是被掳到秦国的,到秦国后,任职中车府令。在公元前210年,秦王突发重病并在途中去世,曾命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但赵高怕扶苏在登基后对自己不利,便协同胡亥、李斯修改遗诏,立胡亥为帝。为了消除异己,赵高怂恿胡亥杀害兄弟,还夺取了丞相之位,但他仍不满足,还想要篡取皇位。

赵高不知道朝堂上哪些大臣支持他,哪些大臣不支持他。于是他在朝堂上牵来一只鹿,跟胡亥说这是一匹好马。但胡亥问赵高“马为什么有角?”,于是赵高便让大臣们来评论,胆小的大臣因担心赵高会日后算计,于是低头不语。正直的大臣,直接说这是鹿。而奸臣小人说这是马。事后,赵高将说是鹿的大臣全部杀害。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是赵高。指鹿为马的意思: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指鹿为马”的故事

公元前208年,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想知道朝中有哪些大臣是顺从自己的,就想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丞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它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什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糊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糊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指鹿为马”故事启示

1、说话做事不可以颠倒黑白,也就是不能指鹿为马。否则即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也无法逃过事情的评判。

2、如果为了一己私欲,去颠倒事情的黑白,迟早会遭报应。

指鹿为马是哪位历史人物

指鹿为马是赵高。

赵高是战国末年的赵国人,为人精通法律,诡计多端,被掳至秦国,任命中车府令。

公元前210年,秦王带儿子胡亥及丞相李斯巡游,秦王突发重病,急命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诏书未发,秦王在归京途中病死。

赵高恐正直的扶苏,登基后对自己不利,便协同胡亥、李斯修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赵高的扶持深得胡亥信任,任命中书令。为了消除异己,怂恿胡亥杀害皇室兄弟,并设计李斯,夺取了丞相之位,但仍不满足,进而还想篡取皇位。

可不知朝堂上有哪些人支持,赵高命人在朝堂上牵来一只鹿,跟秦二世胡亥说进献的是一匹好马。胡亥疑惑不解,但赵高坚持说是马。秦二世将信将疑反问,马为什么有角?

赵高便提议让众多大臣来评论,胆小人低头不语,怕赵高日后算计;正直拥护朝廷的人,一致坦言是鹿;而奸臣小人向秦王直言,这就是马。事后,赵高将不顺意自己的人全都出除掉。

扩展资料

赵高相关经历:

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官,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阿法,要按律处他死刑,赵高巧言令色,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高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 发生在哪个朝代

1、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赵高。

2、指鹿为马出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如下: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指鹿为马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的人物主角是赵高,指鹿为马这一个成语是出自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章节,针对这一个成语的由来,有十分详细的记载。

指鹿为马的主角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叫做赵高。赵高当上秦二世的丞相,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就在朝堂上向胡亥进贡了一头鹿却说是一匹好马,旁边的大臣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利,就纷纷附和说是一匹马。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上午8:42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上午8:42

相关推荐

  • 知了停止鸣叫是几月

    知了停止鸣叫是几月知了鸣叫的时间主要是根据温度而定,通常在8月中旬左右知了会停止鸣叫,但部分地方9月底也能听到知了的鸣声。知了鸣叫,主要是因为两种原因,一种是天气炎热,知了在气温达到25度以上时,就会自然鸣叫,释放体内的元气,这是昆虫学中所讲的“本能发声器”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韦应物是哪个朝代的

    韦应物是哪个朝代的韦应物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主要是描写描写田园生活和反映民间疾苦,代表作品有《滁州西涧》、《观田家》、《秋夜寄邱员外》、《简卢陟》、《寄全椒山中道士》等,他是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出生于士族家庭,年少的时候就有机会出入宫廷,后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8日
  • 《教学结课艺术》读后感

    《教学结课艺术》读后感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或者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者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者含蓄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9日
  • 什么是轻轨

    什么是轻轨轻轨是指与路面交通混行的有轨电车和铁路列车,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轻轨是城市轨道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的轨道交通形式。轻轨的机车重量和载客量要比一般列车小,所使用的铁轨质量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水洗布是什么面料

    水洗布是什么面料水洗布是以棉布、真丝绸化学纤维、稠等织物为原料,经过特别处理后的一种棉织布料。水洗布的表面具有光泽感,且手感柔软,并在轻微的皱度中能体现出几分旧料之感。水洗布做成的衣物不会因清洗而出现掉色或者变形的现象,且不易产生褶皱,较好的水洗布表面甚至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如果什么则什么造句

    如果什么则什么造句1、如果失去了你的助力,我们成功的机率则会低上许多。 2、如果明天下雨,妈妈则会让我待在家里看书,去少年宫的计划也就会泡汤了。 3、如果老鹰幼崽学不会展开双翅,它则会失去称霸蓝天机会。 4、妈妈说,如果我能考进班级前十,她则会给我买一套哈利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谁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谁《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红酒没有开瓶器怎么开

    红酒没有开瓶器怎么开方法一:找一块毛巾或者布之类的东西垫在墙壁上,然后把瓶底反复的砸向毛巾,这样瓶塞经过酒和气体的反复冲击,就会慢慢跑出来了。大家看一下,经过几下的撞击,瓶塞已经出来一小部分了,我们再继续撞击……大家看一下现在瓶塞已经出来一小半了,我们继续撞击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划过。大一点的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洗头不用洗发水可以吗

    洗头不用洗发水可以吗洗头可以不用洗发水。头皮是人体中分泌皮脂很多的部位。皮脂也叫油污,但是也有保护头皮的作用。只用温水洗头可以防止洗掉过量的皮脂,维持头皮健康。但如果皮脂分泌量大的人只用温水洗头,会使得皮脂过剩,造成头皮毛孔堵塞。假如头皮的皮脂分泌量比一般人多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