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讲的是刘邦的故事。约法三章的意思是在事先约定好规矩,并遵守它。现在多用来指在双方在事前制订好简单的条款。出自于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关于约法三章的故事。在公元前208年,刘邦带兵攻打关中。刘邦在进入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宫殿里,但樊哙和张良怕他失掉人心就让他不要这样。于是刘邦封闭了王宫,还留下一些士兵来保护王宫。为了获得百姓的支持,刘邦将当地的百姓召集起来向他们约法三章。
其三条分别是:“随意杀人者要被处死,恶意伤人者是要抵罪的,哪怕只是个小的盗贼也是要被判刑的。还表示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当地的百姓都十分支持这“三章”,还纷纷杀牛羊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因为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民心,最终取得了天下。
关于约法三章的近义词有:君子协定、有约在先、言而有信、明文规定等。反义词有:背约负盟、百约百判、为所欲为、胡作非为等。
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
前206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抵达灞上。当了四十六天秦朝皇帝的子婴乘坐白车,驾着白马,颈上系着绳子,将皇帝玉玺和符节封好,在轵道亭旁边向刘邦投降。
有的将领认为应该杀掉子婴,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前来,就是因为我能宽容待人。人家已经投降了,再杀他显得不够仁义。”于是把子婴交给官吏看管。
刘邦率军进咸阳后,将领们看到秦的宫室中骏马、宝物、美女等不计其数,都争先恐后地跑到秦的金库,将金银财物抢出来分掉。萧何却首先进去寻找秦丞相府的地图册和户籍档案,将它们交与刘邦,刘邦才得以了解天下的自然险要、户口的多少及力量强弱的分布。
刘邦想居住在豪华的皇宫里。樊哙说:“您到底想拥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做一个富翁?这一切美丽奢华的东西,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您要它们干什么呢?希望您赶紧返回灞上,不要留在宫中!”刘邦不听。
刘邦约法三章张良也附和说:“秦暴虐无道,因此您才能够来到这里,为天下人铲除残害百姓的秦贼,应该像服丧一样身穿缟素,以此赢得人心。如今您才刚入咸阳,就安于享乐,人们就会说您‘助桀为虐’啊!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听从樊哙的劝告。”刘邦幡然醒悟,于是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率领大军返回灞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父老乡亲们害苦了。我与诸侯们约定,先入关中的人,在关中称王。依据约定,我应当在关中称王。现在我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除此之外,规定秦朝的法令全部废除,各官和百姓都按照原来的位置不动。
刘邦继续说:“我们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要来侵犯你们,请你们不必惶恐!我率领军队返回灞上,只是要等各路诸侯到来以后,一起制订法令,好让大家安居乐业。”听了刘邦的解说,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刘邦一再辞让不肯接受,说:“仓库中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我不想让百姓破费。”百姓们更加高兴,反而担心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现在“约法三章”泛指以语言或文字形式定出几条简单的条款,要求大家共同遵守。
约法三章的故事讲的是谁
约法三章讲的是谁的故事,小编也是第一时间了解到约法三章讲的是谁的故事的相关信息,下面就来为大家推荐约法三章讲的是谁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吧
约法三章的故事讲的是谁?在梦幻西游中可以通过参加科举来获得奖励,因此很多玩家们都迫不急待地想参加,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约法三章的故事的问题答案解析,希望你能答对。
问:约法三章讲的是谁的故事?
答:刘邦
约法三章的故事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秦朝末年,人民苦于沉重的捐税、繁重的徭役和严酷的刑罚,纷纷揭竿而起。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朝皇都咸阳只有几十里的灞上。仅当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大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灞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百姓苦于秦朝的严刑苛法已经很久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一是杀人的判处死刑,二是伤人的治罪,三是抢劫的受罚。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乡亲们除害,不是来侵害你们的,请大家放心。”父老乡亲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接着,刘邦又派人到各县各乡,将约法三章通告于百姓。百姓得知后都非常高兴,纷纷带着牛、羊、酒、食前来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一再谦让不肯接受,说:“我们的军粮并不缺乏,不想再麻烦百姓了。”百姓们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做王。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成语“约法三章”即指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约,协商,议定章,指条目。
约法三章的故事你现在知道讲的是谁了吧,其实这道题难度不低,但通过以上解格,相信大家对于这道题目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玩家。更多梦幻西游科举题目,请关注铁骨。
约法三章是关于谁的典故
【汉语文字】约法三章
【汉语拼音】 yuē fǎ sān zhāng
【词语解释】 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成语典故】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原文】
汉元年①十月,沛公②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③素④车白马,系颈以组,封⑤皇玺⑥符⑦节⑧,降轵⑨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⑩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⑪,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⑫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⑬久矣,诽谤⑭者族,偶语⑮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⑯: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⑰。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⑱。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⑲。”乃使人与秦吏行⑳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
①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汉朝建立的第一年。
②沛公:即刘邦。刘邦:江苏徐州沛县人,故称其为“沛公”。
③子婴:秦始皇之孙。秦丞相赵高杀秦二世,立子婴,去皇帝号,封秦王。
④素:驾。
⑤封:捧的意思。
⑥玺:皇帝的印。
⑦符:传达皇帝命令、征调兵将使用的一种凭证。
⑧节:皇帝派遣的使者所持的凭证。
⑨轵zhǐ 读三声道:古亭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
⑩属:交给。
⑪止宫休舍:到宫殿中休息。
⑫军:驻军,驻扎。
⑬苛法:苛刻的法令。
⑭诽谤:指批评朝政的得失。诽,从旁指责过失谤,公开指责、批评别人过失。
⑮偶语:相对私语。
⑯法三章耳:意思是法律只有三个条目。即下面所说对杀人、伤人及抢劫者判罪。这是相对秦法来说比较简约的法律。章,条目。
⑰抵罪:当罪。
⑱案堵如故:一切照常,和原先一样。案,通“安”,安抚,安定。堵,墙。故:以前
⑲耳:无义
⑳行:巡行。
【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著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音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著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示例】
《汉书·刑法志》:“汉兴之初,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
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约法三章日,恩垂四百基。”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昔高祖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一回:“这位继室夫人生得十分精明强干,成亲的第三天,便和督办约法三章,约定从此以后,不许再娶姨太太。”
邹韬奋《经历·种种尴尬》:“我们很郑重地和工头约法三章,什么时候交稿,什么时候看校,什么时候拼版。”
附:刘邦后来认为三章大律太简略,难以适应统治的需要,萧何便在秦律的盗、贼、囚、捕、杂、县六篇外,又增设户、兴、厩三篇,形成《九章律》,至此汉朝律令基本成行。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的意思及故事
关于我国的成语典故非常之多,比如约法三章、闻鸡起舞、围魏救赵、画龙点睛、大公无私等等,而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约法三章的意思及故事,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呢?就是我们的汉高祖刘邦了,《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 汉高祖刘邦
约法三章的意思: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约法三章的三条条款:
1、凡杀人者要被处死偿命
2、凡伤人者要抵罪
3、凡盗窃者也要判罪
上面就是约法三章中的三条条款,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就是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的意思我们上面也是为大家详细的讲到了,这个成语流传到至今主要也是主要对人们的一种简单的约束,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在来具体的看看刘邦约法三章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的故事:
公元前206年,刘邦统率大军攻入关中,到了灞上(今陕西西安东)。这里离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只有几十里路了。这时,秦二世胡亥已被赵高杀死,继位的是胡亥的侄儿秦王子婴。子婴眼看大势已去,再也无力抵抗,便乘素车白马,捧着御玺(皇帝的印)出城像刘邦投降。有几位将领建议刘邦把子婴杀掉。刘邦摇摇手说:“不能。现在秦王已经投降,如果再杀掉他,那是不得人心的。”他将秦王交给手下人看管,率领大军进入咸阳。
刘邦进入咸阳后,部下诸将见到秦宫室中的珍奇玩好、金银财宝,不禁眼花缭乱,馋涎欲滴。惊奇之余便肆无忌惮地你争我夺,闹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咸阳城中混乱不堪。一贯好酒及色的沛公以征服者的姿态大摇大摆地走进秦宫室,面对不可胜数的帷帐珠玉重宝和数以千计的后宫美女,也不禁贪婪地想止宫休舍 ,体验一下做关中王的滋味。好在刘邦手下诸将中还有头脑清醒的人,不断地提醒着他。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约法三章的故事,你有哪些了解?
约法三章是刘邦进入关中后安抚民心的政策,刘邦攻取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第一是杀人者死;第二伤人及盗抵罪;第三是余悉除去秦法。这三条约定极大的收取了民心,也为刘邦日后取得天下打下了基础。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