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的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大禹的故事,该故事出自于《史记·夏本纪》。大禹因治理洪水有功,受舜禅让继承帝位。夏禹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建立了国家的政治形态,这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古代,黄河附近经常发生水灾,住在那的人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大禹的故事,该故事出自于《史记·夏本纪》。大禹因治理洪水有功,受舜禅让继承帝位。夏禹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建立了国家的政治形态,这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古代,黄河附近经常发生水灾,住在那的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大禹带着百姓去治理洪水,他们没日没夜地凿山开渠,经常忙的是顾不上吃饭和睡觉。有一次,他治水经过家门口,家人传信让他回去,他拒绝了。因为他回去的时间不知道又会散失多少人的性命。

第二次他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要出生了,家里又传信让他回来一趟,百姓也劝他回去看看。他表示生孩子是小事,但治水是大事,不能为小事而误大事。第三次他路过家门时,他的母亲病重,但他依然没有回去。他说:“天下的母亲都是我的母亲,我现在为天下母尽孝就相当于是为我的母亲尽孝。”他的母亲也没有责怪他,并以他为傲。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指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主人公是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据说,禹娶涂山氏之女,第四天就出去治水,直到生启时,禹也一直在外治水。到启长大了,禹还在外边治水,这期间禹因为担心因私废公,三次过家门而不入。禹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受到了民众的赞扬。

扩展资料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过家门而不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是大禹。

这是出自滕文公写的《孟子》一书,其中记载。“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意思是说大禹在外面防洪,三次经过他家,三次都没有进入他家的故事。颂扬了大禹一生为民请命,尽心尽力治理水患,使人民群众免受水患之苦的高尚行为。

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是大禹治水中所发生的故事,讲述主人公大禹为了治水,刚刚新婚便离开了家门,后来治水过程中,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没有进去,怕耽搁治水,等治水归来时,孩子都已经长大了,以此称赞大禹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

三过家门而不入概述: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降临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并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

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大禹。大禹是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为了成功治理水患,大禹曾经三过家门而不敢入,怕浪费时间,耽误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水灾,部落首领尧便让鲧去治水,毕竟鲧是部落里最有能力的了。不过,鲧治水只是被动使用填土阻挡法,最终治水失败,舜继承尧的位置之后,直接将鲧给除掉了,认为其治水不利,转而让鲧的儿子也就是大禹进行治水。

大禹改变了父亲治水的策略,而是使用疏通河道的方法,日渐成效,大禹与妻子结婚不久,就因为治水而离开了。后来路过家门一趟,听见妻子正在生孩子,当听到婴儿啼哭的声音时,因为治水刻不容缓,再次选择离开。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正好见到自己的儿子子启和妻子,面对妻儿,大禹只是挥挥手打个招呼,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主人公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主人公是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仍为人们所传颂。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讲的是大禹的故事。大禹为了治水,刚刚新婚便离开了家门,后来治水过程中,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没有进去,怕浪费时间,耽误治水。等到大禹治水归来时,其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此故事赞扬了大禹的责任心与献身精神。

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他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大禹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上午8:43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上午8:43

相关推荐

  • 3.8妇女节祝福短信送给母亲

    3.8妇女节祝福短信送给母亲没有你世界会崩塌半边,有了你世界会乐翻天;遇到你之前,世界是一片荒原,遇到你之后,世界是一个乐园;因为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你是我生命中美好的奇迹。亲爱的,妇女节快乐!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短信致以诚挚的问候:长期奋斗在厨房,奋斗在关心孩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牛奶能不能浇花

    牛奶能不能浇花牛奶能浇花。牛奶中有至少一百多种的组成物质,含有很多植物所需的元素。鲜乳主要是由水、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组成的一种复杂乳胶体,其中水分含量占86%~90%。牛奶怎么保存:1、牛奶应该放置在阴凉的地方,如果已经打开了瓶盖,最好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太阳的滋味儿》读后感

    《太阳的滋味儿》读后感当我翻开《太阳的滋味儿》这本书时,一个奇特的故事名字深深地印入了我的眼眶——正是书名《太阳的滋味儿》。太阳能有什么滋味儿?我倒要看看这能有什么故事!这些野兽般的问题一齐冲入我的脑海,促使我看下去。 当我读到“小康变得兴奋起来,他的目光停留在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朱棣的皇后是谁

    朱棣的皇后是谁朱棣的皇后是徐达的女儿。这位徐王妃,身体里流淌着大将徐达的血液,平常文静有加,但毕竟是将门之女。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朝廷派李景隆围攻北平,而此时的朱棣前往宁王朱权那里去求援,北京城空,危在旦夕。就是这位徐王妃,在危急之中披上战甲,挽救了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烤箱和微波炉的区别

    烤箱和微波炉的区别烤箱和微波炉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加热原理不同:电烤箱通过电阻丝通电变热,将电能变成热能,使得箱体内的温度提高,继而对食物进行烘烤至熟;微波炉是将电能变成微波,通过炉内的空气传播到食物,从而使得食物变热继而变熟。微波炉主要用来快速翻热食物,能使食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吹毛求疵怎么造句

    吹毛求疵怎么造句1、你对人待事这么的吹毛求疵,只会显得自己气量狭小。 2、吹毛求疵不如宽容以待,这样才能多交到朋友。 3、小明就是一个喜欢吹毛求疵的人,所以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4、如果你要这么吹毛求疵,到最后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你站在同一阵线上的。 5、连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高考励志语录对联大全_高三励志对联语录

      我们在人生中,要用积极的心态不断地努力,因为我们都是冠军。对于坚强者来说,一次逆境,就会造就一粒能量大的能克服任何困难的种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高考励志语录对联大全_2…

    教育知识 2023年5月24日
  • 怎么去掉衣服上的印花粘胶

    怎么去掉衣服上的印花粘胶1、电吹风吹热:用电吹风,对准去掉的胶印位置开始吹热风,印会很快变得软软的黏黏的,直接就能够刮下来。2、用美工小刀,油胶印的衣服用电吹风吹一吹,用小刀轻轻的刮胶印,如果担心刮破衣服,用小锉刀直接锉。3、胶带:用胶带粘在上面,用手指使劲压一压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祭灶节历史渊源

    祭灶节历史渊源农历腊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故有“二十三,祭灶日”之语,和“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日去,除夕夜更来”的对联。这天或提前,到街头买回用玉米或小米专制的“祭灶糖”,于晚上敬献祭灶,意为糊灶王爷嘴,免得上天瞎汇报。《后汉书》「阴兴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南京条约谁签订的

    南京条约谁签订的南京条约是清朝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签订的。《南京条约》又叫“万年和约”、“江宁条约”、“白门条约”,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还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爱新觉罗·耆英,字介春,是清朝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