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困时不失仁义与显达时不背道德,这两点分别代表着道家关于出世的豁达境界与儒家关于入世的理想精神,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当自己穷困潦倒,志向无法实现的时候,就洁身自好,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当自己功成名就,得以施展抱负的时候,就应该将恩惠施于全天下的百姓。因为这句话当中含有的崇高崇高道德与理想,因而被许多人都奉为指导人生的哲理。
在《孟子》一书当中,还有着非常多的能够代表孟子思想的作品,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就是出自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当中,又如“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就是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当中。
如何理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句出自《孟子》的名言,意思是当一个人处于困难时期,要先关注自己的内心修养,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而当一个人达到了成功和富裕时,就应该考虑如何去帮助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和资源,为天下公益尽一份力。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不同时间段中对待自己和对待社会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同的。当个人处于困境时,首先要摆脱外部的困扰,关注自己的内在修养,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而当个人取得了成功时,就应该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句话也强调了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平衡。只有当个人能够先满足自己的需要,充实自己、提升自我修养时,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大的能力去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作出贡献。在此基础上,个人应该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贡献范围,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论去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的成功和价值不仅停留在个人层面,而能够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因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既强调了个人内心修养、个人价值的实现,又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通过平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表达了孟子的什么思想或主张
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都是根本。
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与孔子所说“用之
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
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
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
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