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福楼拜,福楼拜在法国文坛历史上享有这十分崇高的地位,其超时代、超意识地写作方式与观念对于现代小说的审美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
福楼拜通过文学创作,试分析之且生动地为我们展现出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的同时,对于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融合与创新,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后代文学创作者,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左拉将福楼拜奉为“自然主义之父”,法国“新小说”派也将福楼拜视为“鼻祖”。
福楼拜的一些十分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包法利夫人》、《纯朴的心》、《圣安东尼的诱惑》、《竞选人》、《萨朗波》等,其中《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耗时五年的时间创作出来,于1857年发表的一部世人公认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作者是谁?
《包法利夫人》作者是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力作,它的发表引起轩然大波,被人指控为伤风败俗。《包法利夫人》通过艾玛这个放荡女人的悲剧,揭露了资产阶级豪绅富商的虚情假意,以及残害妇女的卑劣嘴脸,鞭挞了使艾玛堕落的社会。
作品影响:
《包法利夫人》不仅标志着19世纪法国小说史的一个转折,而且在世界范围影响了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哪个?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福楼拜。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的。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剖析的痕迹。
1841年他就读于巴黎法学院,22岁时因被怀疑患癫痫病而辍学,此后他一直住在鲁昂,专心从事创作,终生未婚。《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于1857年完成的,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也成为他的代表作。
创作特点
首先,在福楼拜笔下创作的故事人物始终是故事和情节的产物,在他的作品里没有贴上标签脸谱的固定人物,也没有为人物度量身定做的故事和环境,而更多的是从生活的原生态出发,来探讨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第二,福楼拜很少直接描写人物的五官长相,他更注重对人物心理真实的挖掘与刻画,这和现代派之一的“新小说”流派的艺术主张完全一致。
第三,年轻时患过脑系疾病的福楼拜,开始涉及过去很少有人涉及的潜意识领域。他对梦境的揣摩描绘,对神话原型的借鉴利用,对无序的意识流动的追寻,启迪了后来现代主义文学注重意识流动和潜意识挖掘的倾向。
《包法利夫人》作者是谁?
包法利夫人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法国著名作家。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识。
新小说作家极力推崇福楼拜对现实主义的创新,并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已呈现出后现代文学特有的“崇无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小说作家正是继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才可能大大地跨越了一步。
《包法利夫人》作品简介: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
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
聪慧秀丽的农家女爱玛,嫁给了平凡的小镇医生包法利。平淡的生活与庸俗的丈夫,使包
法利夫人大失所望。
…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写实主义泰斗福楼拜的代表作。他以一个真实
悲剧事件为小说的原始架构,描写一群小镇人物的生活与想法,并深入剖析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1846年,回卢昂,结识女诗人路易丝·柯莱,随后有近十年的交往。定居卢昂期间,他埋头写作,偶尔拜会文艺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谁?其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开创文学史新纪元的批判现实小说。其作者是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年),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小说家,生于世代为医的家庭,学过法律。他一直住在家乡卢昂从事创作。
福楼拜生活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即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由上升逐渐转向腐朽的阶段。他对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感到憎恨和失望,对此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揭露,但也流露出他的悲观情绪。《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于1857年完成的。这部作品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也成为他的代表作。
随后他又创作了《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和《三故事》(1877)。福楼拜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细致入微和毫不留情著称,他在解剖人物和现实的同时,力求不流露自己的感情。福楼拜还是法国文学的语言巨匠,他的文字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主张“用几句话就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表现得特点分明”。为了锤炼语句,他总是苦心推敲,以达到洗炼、贴切。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