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臂啮指的故事

扼臂啮指的故事扼臂啮指 (è bì niè zhǐ)。扼臂啮指的意思是: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战国时期,曾子一个人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客人急着要回去。曾母就使劲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难忍

扼臂啮指 (è bì niè zhǐ)。扼臂啮指的意思是: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战国时期,曾子一个人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客人急着要回去。曾母就使劲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难忍为止,曾子立即感到手臂痛,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母亲告诉他有客人在找他

扼臂啮指的解释

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 形容 母子 心灵 相互 感应

成语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感虚》:“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成语例句: 清·钱谦益《故福建建宁府……嘉县柯君墓 志铭 》:“人以是知 扼臂啮指 ,古孝子非虚语也。”

繁体写法: 搤臂噛指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母子心灵感应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曾子一个人他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客人急着要回去。曾母就使劲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难忍为止,曾子立即感到手臂痛,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母亲告诉他有客人在找他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急需两个成语故事,要不常见的,要有出处、故事、寓意、人物姓名等

枕戈待旦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抱薪救火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快!!!!!!!急!!!!!!!!!!!!!!!!!

白衣送酒 (bái yī sòng jiǔ )

晋朝时期,彭泽令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从此躬耕终生。有一年重阳节,因为家贫没酒喝,心情特别烦闷,独自在篱笆边散步,忽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说奉王弘之命前来送酒,陶渊明心中大喜,接过酒立即尽饮至醉。

白衣送酒的意思是: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潜的故事。 身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

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

(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

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

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

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

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

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

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

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

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

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

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

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一字千金的意思是: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重见天日 (chóng jiàn tiān rì)

关羽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收拾行李车马,封金挂印,不远千里护送着两位嫂嫂单骑来寻。

关羽在杀了曹操六员守将,闯过五座城池,才得以渡过黄河。正往前行,一对人马拦住了去路。为首一黑虬髯大汉,见了关羽,惊喜道:“莫非是关将军吗?”弃枪下马,拜倒在地,说:“关西人周仓仰慕将军很久了。”表示愿意遣散部下跟随左右,说:“周仓是一莽夫,失身作了强盗。今天见到将军,如重见天日,怎么可以忍心再错过!”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重见天日的意思是: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行孝道成仙的东晋道士许逊,还有晋时为母卧冰求鲤的王祥,等等。后来,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演变为成语“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是个至孝之人。他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待他不慈,数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不好,于是失去了父爱。他每天被责命清扫牛房。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地事奉他们,毫无怨色。

有一次,继母重病,要以鲤鱼做药。当时天寒冰冻,王祥不顾严寒,来到河中,解开衣服,卧冰求鲤。这时,冰忽然自动裂开,一双鲤鱼跃出河面,王祥持鱼而归。一片孝心,如愿得偿。

乡人惊叹,以为是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上天所致。

(出《晋书•王祥传》)

冻浦鱼惊的意思是: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温人之周 (wēn rén zhī zhōu)

战国时代,诸侯并起,周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有一次魏国温城有一个人要去周朝,周朝边境不准他入境,问他:“你是外国人吗?”那人说:“我是周朝人。”可是问他的周朝的住处,却答不上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来。这时周天子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朝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外国人,这是为什么呢?”

那人说:“我读过《诗经》,书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既然周天子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么能说我是外国人呢?”周王听了,便把他放了。

“温人之周”比喻对的事情要坚持到底。

温人之周的意思是:“温人之周”比喻对的事情要坚持到底。

二桃三士 (èr táo sān shì)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扼臂啮指 (è bì niè zhǐ)

战国时期,曾子一个人他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客人急着要回去。曾母就使劲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难忍为止,曾子立即感到手臂痛,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母亲告诉他有客人在找他

扼臂啮指的意思是: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一暴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

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

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

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

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

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

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

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

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

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

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

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

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一暴十寒的意思是: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上午8:49
下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上午8:49

相关推荐

  •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邰丽华的故事: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为此,父亲带她辗转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海啸产生的危害

    海啸产生的危害发生海啸时产生的巨浪可达30米,对沿岸陆地和社区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海啸过后也有可能引起瘟疫等次生灾害;在过去100年发生的58场海啸,远超其他灾害造成的伤亡。海啸来临前的预兆:1、海水爆退爆涨。一般海啸发生前夕,海底地壳会发生严重的地壳撞击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6月12日世界无童工日

    6月12日世界无童工日6月12日世界无童工日:为关注日益严重的童工问题,2002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90届国际劳工大会决定每年的6月12日定为“世界无童工日(the World Day Against Child Labor)”,呼吁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童工问题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荀子《劝学》读后感

    荀子《劝学》读后感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荀子的《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文章运生动的运用各种比喻告诉我们:学习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意思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意思“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意思是得了心病最终还是需要自己的内心来治疗,解铃铛最终还是要系铃铛的那个人来解才更快。这句话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第九十回。“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在《红楼梦》中的原句是“心痛还得心药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夏季游泳安全小常识

    夏季游泳安全小常识夏季游泳安全小常识:1、夏季游泳要注意安全第一,要注意安全提示,有的水域提示水深莫要游泳,下有暗流或者水草,这种陌生水域最好不要去游泳。2、不要私自去游泳,尤其是个人游泳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3、在游泳的时候,不要贸然下水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8日
  • 紫芝眉宇的故事

    紫芝眉宇的故事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元德秀说:“人应该讲究信义。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9日
  • 怎么区分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怎么区分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寓情于景以景为主,侧重于寓字上,是作者借对自然景物的刻画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 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望》这首诗就是借景抒情的典型诗作代表,在这首诗中当中,诗人通过描写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8日
  • 示儿的诗意

    示儿的诗意示儿是宋代诗人陆的一首诗,更是是诗人的绝笔。表现了出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情绪,不仅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表现出了诗人对抗金事业必成信念的坚定不移。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出自哪里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出自哪里“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是我国民间自古流传着的一句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一天的书就会积累一天的知识,如果一天不读书,那么以往十天时间里读书所积累的知识都会被荒废掉。谚语指的是一些在民间广为流传,言简意赅,但是具有很强的哲理意义的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