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
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和《世说新语》
食言而肥的典故
食言而肥,汉语成语。
释义:
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因为不守信用太多了,能不长肥吗?)
典故:
春秋时期的鲁哀公从越国回来,大夫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候。当时,郭重为哀公驾车,看到他们二人,就对哀公说:“他们背后说了很多诋毁您的坏话,您一定要当面质问他们!”鲁哀公在五梧宴请大夫,孟武伯敬酒时,因为厌恶郭重,就一边敬酒,一边取笑说:“您怎么长得这么肥胖?”
季康子说:“请给彘罚酒喝!(注:孟武伯,姬姓,名彘,世称仲孙彘)因为我国接邻敌国,我因此没能追随君王,得以免于远行。而郭重在外跟随国君辛苦奔劳,仲孙彘却说郭重肥胖。”
鲁哀公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孟武伯不高兴地喝酒。鲁哀公的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自然会感到万分难堪。鲁哀公与孟武伯自此交恶。
“食言而肥”这个成语就是从此而来,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便宜。若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即为“决不食言”。
食言而肥的成语故事
食言而肥的成语故事如下:
史书记载: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见二子,日:”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日:“何肥也!” 季孙日: “请饮彘也。 以鲁国之密迩仇讎,臣是以怀获从君,克免于大行,又谓重也肥。”
公日:”是食言多矣, 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春秋时期,鲁哀公二十五年六月,鲁哀公从越国回来,孟武伯和另- -位卿士季康 子在五梧迎接他。当时,大臣郭重跟随在哀公身边。
郭重看到孟武伯等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便对鲁哀公说: “大王, 这两个人经常说你坏话,你要留心观察。”当然孟武伯也十分厌恶郭重。后来,鲁哀公在五梧设宴宴请群臣,孟武伯代表向哀公敬酒时,便想找机会羞辱郭重。
于是,在宴席上孟武伯就故意问郭重:“你吃 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当下季康子认为孟武伯说话失当,便插话说:“应该罚孟武伯的酒。郭重跟随国君辛苦奔波,你却说他胖,真不像话。”
鲁哀公听了,便代替郭重说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意思是说,郭重吃自己的话太多了,能不肥吗?这话表面上是说郭重,其实是暗讽孟武伯和季康子一惯说话不算数。大家虽然喝酒但都不高兴,哀公和大夫孟武伯、季康子从此就互相有了厌恶感。“食言而肥”就是从此而来。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