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

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释义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故事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释义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故事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上午8:51
下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上午8:51

相关推荐

  • 翻译的产物

    翻译的产物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翻译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作为第二步。翻译过程中需要的原料包括tRNA、mRNA、酶、21种氨基酸、核糖体、能量。翻译的模板是mRNA。翻译是基因表达的其中一个步骤,基因表达还包括转录,RNA剪接,翻译后修饰。翻译的过程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安全标语口号

    安全标语口号1、同创安全工地,共享美好生活。 2、什么事都只有活着才能干,所以平安最重要。 3、安全生产牢牢记,生命不能当儿戏。4、一人违章,众人遭殃。5、求快不求好,事故常来找。6、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7、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8日
  • 小学二年级简单拟人句

    小学二年级简单拟人句1、一群鸭子约好了,今天下水嬉戏。 2、荷花像一位超凡脱俗的仙子。 3、蚕宝宝是个贪吃的孩子,还经常跟同伴聊天。 4、蜜蜂每天都辛勤地工作。 5、海水在风的摇篮里睡着了。 6、小草懒洋洋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7、浪花是水的孩子,经常想出门玩耍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读《获得教养的途径》有感

    读《获得教养的途径》有感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认真研读这篇文章,我很有感触。赫尔曼·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记叙文特点是什么

    记叙文特点是什么记叙文特点是以事感人,以形象取胜,一般都是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为主。记叙文最重要的是写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一个具体的物品或者人,所以会带有非常浓厚的个人主观感情色彩,追求一种更加真切、具体的感受。记叙文的句式(语气):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 在南方地区,小年是指的祭祀灶王爷的那一天,是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四,在古代就有小年祭祀灶王爷的习俗,所以流传至今,因此南方人对小年也是非常看重的。在小年这一天,大家会准备各种食物祭祀灶王爷,也会和家人一起来吃个团圆饭,庆祝小年的到来,希望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8日
  • 朱高煦:被活生生烤死的王爷的故事

    朱高煦:被活生生烤死的王爷的故事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诞生了好几千位王爷,但是其中有一位王爷你必须知道,那就是历史上曾被火活生生烤死的王爷,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堂堂明成祖朱棣的儿子,地位显赫,身份尊贵,怎么就被火活生生的烤死了呢?说到其原因,那就要从朱高煦谋反叛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浸月寺的风铃读后感

    浸月寺的风铃读后感《草房子》中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纸月,这个聪明乖巧,恬静好学的女孩就是《草房子》画本第二册《浸月寺的风铃》的小主人公了。纸月是个神秘的小姑娘,她的突然出现,不禁促使桑桑从原来的邋里邋遢的形象,变得整洁干净,还引出了浸月寺里的慧思和尚。慧思和尚是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故事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故事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并不在此,而是另有所图。北宋杰出文学家欧阳修,别号醉翁。《醉翁亭记》便是他的得意之作。《醉翁亭记》讲的是安徽滁县城西的秀丽风景。那里有一座亭子,据说是山里一个和尚建的,欧阳修给这座亭取名为“醉翁亭”。因为欧阳修常和朋友来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两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的故事

    两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的故事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课堂在哥伦比亚大学,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一个是来自夏威夷的黑人,惯于占据教室右后方的角落,戴一顶足以遮住脸部的阔帽,常常呵欠连天,伏案寻梦;另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裔,喜欢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