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的故事

当局者迷的故事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释义比喻身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故事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

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释义比喻身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故事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yue)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篡的本子,使用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

《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篡、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主人口答说:“戴圣编篡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当局者迷的故事

当局者迷讲的是唐朝的元澹想要将《礼记》加上注解,以便行用,但是张说却认为《礼记》是西汉戴圣编撰过的本子,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没有必要再用新本子加上注解了。于是元澹写了一篇名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客人与主人对话的形式,引出了“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的观点的故事。

当局者迷的故事

唐朝的元澹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有一次,魏光上奏,希望将《礼记》分布列为经书。玄宗当即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以便行用。

元澹就和其他大臣一起整理,编成五十篇,加上注解后呈送唐玄宗。就在此时,右丞相张说却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撰过的本子,使用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历史了。更何况,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了经书了。如今要用魏征的新本子,还加上注解,恐怕不是很妥当。”

唐玄宗认为张说说的也十分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引起了元澹的不满,他便写了一篇名为《释疑》文章,用的是客人和主人对话的形式。先是客人提出问题:《礼记》这部经典,西汉戴圣编撰、东汉郑玄加了注的本子,和魏征加工整理的本子,究竟哪个好?

主人回答说:戴圣编撰的《礼记》本子行用于汉末,以后经过许多人修订、注释,这当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不少,魏征正是嫌它冗长繁杂,所以重加整理,去粗取精。谁想到那些死守章句、墨守成规的人竟会反对!

客人听到之后点点头,说:“当局称迷,傍观见审。”就是说好比下棋一样,下的人倒看不清楚,而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当局者迷成语意思及典故

当局者迷告诉我们做事时要听取多其他人的意见,不要 一意孤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成语 当局者迷的相关 典故 ,供大家参考。

一、当局者迷成语解释

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 宋·辛弃疾《恋绣衾·无题》:“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二、当局者迷 成语典故

当局称迷, 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 魏征整理修 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 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 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 不料,右丞相张说(yue)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 记》,是西汉 戴圣编纂的本子,使用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 郑玄 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 魏征整理修订的本 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 元澹认为,本 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 文章 表明自己的 观点。 《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 部经典著作, 戴圣编纂、 郑玄加注的本子与 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 竟哪个好?” 主人口答说:“戴圣编纂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 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 整理,谁会想到那些 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 , 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 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三、当局者迷成语 造句

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如今只考虑了个人得失,那么职工利益谁来管?

2、我们要牢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古语,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不要忽视别人的意见。

3、常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旁观者未必都清。

4、古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这个局外人的意见倒是很值得考虑的。

5、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就听我说个建议好不好?

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最好听听第三者的意见。

7、有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放到两人的感情上来说,倒也未必。耀

8、我为什么要惊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对笑面虎的情意有多深我还是看得出的。

9、李天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该抓住的时候可一定要抓住啊!

10、林深并不知道自己身上的气势给别人的感受,当局者迷傍观者清。

11、当局者迷,傍观者清,这就是此阵的做用。

12、老三说,感情的事儿,不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3、老三说,感情的事儿,不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四和老大一个观点。

14、或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缘故,在场的一大群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出来他是在演戏。

1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是很清楚的就能看出来,杨义和陈晨这俩人的关系有点不正常。

16、只是,这两人一直没有意识到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17、有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放到两人的感情上来说,倒也未必。

18、胡力是当局者迷,他们两个是旁观者清。

19、赵霄先生是想说,这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20、他很聪明,再加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应该征求他的意见。

21、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写的书怎么样还是读者最清楚。

当局者迷成语意思及典故相关文章:

★ 历史成语典故及解释

★ 经典成语故事及解释

★ 经典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 典故故事

★ 古代成语故事及解释

★ 成语典故汇总

★ 经典成语典故及解析

★ 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

★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5则

★ 不识时务成语意思及典故

当局者迷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成语拼音]    dāng jú zhě mí

[成语解释]    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

[典故出处]    宋·辛弃疾《恋绣衾·无题》:“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成语故事

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yue)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篡的本子,使用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篡、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主人口答说:“戴圣编篡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典故

当局者、旁观者: 原指下棋和看棋的人。典出《新唐书·元行冲传》。

元澹,字行冲,是唐朝的著名学者,在当时名气很大,唐玄宗也十分欣赏他的才学。

有一次,大臣魏光向唐玄宗上一道奏折,要求将唐初名相魏徵整理、修订过的《礼记》列为儒家经典。唐玄宗同意了,命元澹等人仔细校订整理,再加上新的注释,以便颁行全国。

元澹接了圣旨,就和国子监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修订《礼记》,编成五十篇,呈送给唐玄宗审阅。

唐玄宗阅后十分满意,认为他们的工作很有成绩,准备颁行。在颁行前,他把右丞相张说召来,请他看看新的《礼记》怎样。张说看了元澹他们整理的书籍,说:“皇上,《礼记》一书一向是儒家经典,现在大家所采用的,都是西汉戴圣编纂注释的本子,已经沿用了千年之久,这说明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认为不必用新的注释本来代替这个经典的本子。”唐玄宗听了,觉得张说讲得很有理,便同意了他的意见。

元澹等见唐玄宗改变了主意,将自己整理注释的《礼记》晾在一边,心中十分不满,就写了一篇《释疑》的.文章。在文章中,他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对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和他这次注释整理的《礼记》加以比较,以为现在的本子明显好于戴圣的本子,而那些迷信古人的人却抱住传统不放,真令人遗憾。

最后,他借客人之口,说在处理《礼记》新旧两个本子的事情上,唐玄宗和丞相张说都是当局者迷,这就像下象棋一样,下棋的人糊涂,旁观的人反而把形势、利害看得清楚。

现常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当事人往往因对利害得失考虑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不如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哪里?

《旧唐书》

《旧唐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就让大臣们推荐可以直言进谏的人,魏征推荐了杜正伦,唐太宗任用他作了侍御史,杜正伦因直言进谏多次遭到贬斥,后来他做了监察御史,唐太宗想了解百姓的生活,就让他推荐直言敢谏的人,杜正伦举荐了魏征,唐太宗就让魏征作了他的秘书,后人称他们为“房、杜”,意为他俩是文章的胜利者,后来人们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来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当事人往被局势或利害冲昏了头脑,而有些人却能够看得很清楚,所以能够及时对事情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这也是告诉我们,当局者往容易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而旁观者却能看得更清楚,所以旁观者的意见更有参考价值。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上午8:52
下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上午8:52

相关推荐

  • 在pkg-config搜索路径中找不到软件包cairo Node JS安装画布问题

    同样的问题, …您需要安装libcairo2-dev,libjpeg-dev并libgif-dev包… sudo apt-get install libcairo2-dev lib…

    教育知识 2023年5月24日
  • 如鱼得水的故事

    如鱼得水的故事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解释: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遇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故事: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8日
  •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韩愈是唐代时期非常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也是一名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位分别是: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儿童睡前故事小刺猬的梦

    儿童睡前故事小刺猬的梦当田鼠城堡的上空飞舞着雪花的时候,小田鼠哇克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小刺猬了。哇克知道,小刺猬正在地下室里做梦呢。哇克还知道,整个冬天,小刺猬都要待在他的梦乡里。 “小刺猬的梦里都有什么内容呢?”哇克希望小刺猬的梦里有很多很多故事。 小刺猬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刘姥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普通老太太。刘姥姥初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对什么都表现的非常好奇,同时也闹了很多笑话,看起来很无知也很粗俗,但实际上是是故意而为,为的是讨得贾母的欢心,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财务,后来也因此救了巧儿,知恩图报。 刘姥姥是四大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高三地理反思工作怎么开展

      高三文科地理教学除了学生要认真听之外,老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工作的反思。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三学生文科地理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分享提供高三地理教师进行参考和借鉴。尤其是争对我们这样的基础…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11日
  • 《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

    《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你想长大吗?暑假里,我又开始读辫子姐姐郁雨君的书,因为她的书有一种强大的“辫子引力”,让我特别享受。开头的问题,需要好好地思考。有时候,我特别想马上长大好几岁,因为,小孩们根本得不到大人的尊重,却又被迫尊重大人;有时候,我又想缩小好几岁,然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买的榴莲是脆的怎么办

    买的榴莲是脆的怎么办1、和香蕉、苹果或者其它熟的水果放在一块。熟了的水果会产生出乙烯,乙烯有催熟的作用。2、把榴莲用两张报纸裹住,然后放在阴凉点的地方,等待两天即可。不要多接触氧气和空气,这样榴莲不会熟得烂掉。3、用保鲜膜包住果肉用微波炉转2分钟左右即可。4、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前方降温速离开五字口语

    前方降温速离开五字口语1、归来华发苍颜 (五字口语)2、且求容立锥头地 (五字口语)3、前方降温速离开(五字口语)4、“‘啊’的一声叫了出来,张无忌摇摇手……” (五字口语)5、缘愁是个长 (五字口语)6、下笔盈万言 (五字口语)答案:1、还是老样子2、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9日
  • 小学生如何在家防控疫情

    小学生如何在家防控疫情疫情形势放缓,但防控一定要做好,小学生在家一定要做到五点:一是科学防护,二是不信谣言,三是强身健体,四是保证营养不偏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少出门,做到这五点我们就可以很好的防控疫情。1、科学防控小学生在家一定要做好防控准备,如果家中有客人,一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