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记载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时间横跨16朝共1362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有北宋司马光主编。
《资治通鉴》名句摘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八》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资治通鉴·魏纪五》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七》
资治通鉴记载的是哪一时间段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记载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时间横跨16朝共1362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有北宋司马光主编。
《资治通鉴》名句摘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八》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资治通鉴·魏纪五》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七》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共1362年间史事
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作品影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记载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历史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了中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资治通鉴》记载了哪些历史时段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