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带的香包又叫荷包,香包不仅渗透着怯病趋吉、祈福辟邪的象征意义,而且成为了光彩绚丽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展示。里面装着丁香、山艾、细辛等中草药粉,古人用其来抵御毒虫的侵害;文化习俗: 祛邪祈福,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隐喻象征、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
端午节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人们通过祭龙,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4、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香包的意义是什么
香包的意义是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病灾侵害,象征着吉祥。常见香包有艾草香包,此外,还有菖蒲香包、白芷香包、青蒿香包等。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一般有艾草、菖蒲、香茅、雄黄、柚子叶、白芷、青蒿、龙船花等。
香包制作:1、准备工具
剪刀、针、铅笔、熨斗、绣花圈。
2、准备材料
基本上包括香末、棉花、树脂、彩色布料、各色绒线、各色绣花丝线、衬布、硬纸板、胶水或浆糊、脱脂棉、纸筒、彩珠、光片、铃铛、艾草香料等等。
3、绣香包
平针绣:所绣出来的形状是条虚线,用来固定接合装饰都可以。
回针绣:绣出来的形状是一条实线,比平针绣,绣得更牢也可以用来接合,装饰用。
直线绣:绣出来的形状是一条单独的直线。
轮廓绣:功用是绣出图样的外缘。
锁链绣:所用的绣线比较粗,可以拿来绣成花瓣的形状,可以做成装饰用。
人字绣:多半用做手帕的花边。
十字绣:和人字绣相同,所绣出来的交叉形花纹可作装饰用。同样的也可以做花边用。
扣眼锈:多半用在香包的固定接合缝边。
结粒绣:绣出来的图样是一个小黑点,多半绣成眼睛或是绣成花朵的心等等。
飞行绣:绣出来的形状像英文字母的V字,多半用在人物的嘴形。
扇形绣:和飞行绣不同的是多出中间的一条线,多半绣成小草或是树枝的形状。
贴布绣:通常是用在把一幅已绣好的花样,附贴在另一块较大的布上时,在边缘上做固定用。
香包有什么含义
香包,古人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类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
先选择适当的布料,剪裁为基本型,然后根据剪好的布料撰择适合的绣线。将剪好的长方形布料对折面向里,缝合布边以后,再翻面缝边绣合,以平针缝合开口处。
缝一圈以后,把线头抽紧,留一小口倒入香末要适量,再塞入棉絮,塞好以后把收口抽紧,再缝边成形,把做好的流苏缝合在香包底端,再用胶把剪好的叶子和丝带黏在香包的顶端,一个鸡心型的基本型香包就完成了。
文化习俗:
祛邪祈福,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隐喻象征、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庆阳香包的图案和造型非常考究,具有丰富的意蕴:老虎狮子象征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保平安;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
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的坚贞甜美;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富有情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香包
请问香包有什么意义吗?又代表什么呢?谁能告诉我?
香包,古人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类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包在《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说明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 《礼记》云:“五采谓之绣。”香包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自然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药材,兼有驱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礼记、类则》载,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须佩戴香包,说明香包还有礼仪作用。战国时期以至秦、汉、晋,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晋以后渐为女人、儿童的专用品。宋时,官史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礼仪作用愈加凸显。清代,香包成为馈赠佳品,特别是相恋男女以此作为馈赠的信物。现代,香包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人际交注、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送一个香包,传递一份友情,梢去一份好心情,表达一番美好的祝愿,问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 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便是由送荷包引发的。 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 再看香包的图案,以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为例,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 800多年前的佛教信徒们向佛塔敬献这种香包,完全是为了向佛表示崇敬和祈福的诚意。 从我国民间现存清代以来的香包看,大多数以花卉和动物为主图,以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比方,用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用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松鹤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而利用汉字的谐音做比喻者更是随处可见:送给新婚夫妇的“早生贵子”(枣儿、花生、桂圆、莲子组合图案);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给小孩的“福寿娃娃”(以憨态十足的娃娃为主体,周围环绕蝙蝠、桃子组图,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寿)…… 翻开这一层层厚重的文化积淀,面对这一幅幅多彩的生活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尽都是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其实,这才是揭示人性欲望的艺术;表达思想信仰的艺术;展示生命活力的艺术。可以说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人性文化。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