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节时,南方主要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为常,其目的就是为了辟邪,而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南方过端午节时会进行赛龙舟活动,北方部分地区会举行驰马射柳和打马球等活动;南北方端午节都食粽子,但是南方粽子馅料偏咸,北方馅料偏甜。
端午节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人们通过祭龙,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4、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煳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5、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6、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7、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古人把端午当天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
8、浸龙舟水
端午前后的强降水,人们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9、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10、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等字样,然后挂在门上涂上朱砂用来避邪。
端午节南北方的习俗有哪些差异?
原来南方北方过端午是有区别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正常。在我国北方、南方习惯风俗上就有很多差异区别。这与南北地域不同,冷热干湿不同,种作不同,饮食不同有很大关系。
饮食不同
就拿端午节传统食品粽子来说,众所周知,南北方平时饮食习惯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而在吃粽子上,却是正好相反,南方吃咸粽、北方吃甜粽。
南方粽子馅料丰富,鲜肉、火腿、腊肉、蛋黄等以咸粽为主打,在造型上更是多种多样,有三角、火炬、锥形、方形,还未吃到嘴,就在外型上先吊足了吃货们的胃口。北方的馅料多以大枣、蜜饯、豆沙,八宝青红丝等为主,蘸着白糖食用,吃起来甜甜糯糯,入口即满满的幸福感,预示着美好和希望。
民俗活动不同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后又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每逢端午,南方各地均组织大大小小的赛龙舟活动,龙舟手呐喊舞桨豪气在怀,岸边看众齐声喝彩,场面一片恢宏。相比起来。
高大粗犷的北方人端午风俗反倒显得清秀内敛,在古代,地方官府会邀请城中文人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时至今日,端午会诗的习俗虽然还小范围存在,但大多数人早已没有了吟诗作对的雅兴,老百姓大多以更贴地气儿的“踏青”来纪念节日。
辟邪的方式不同
在南方,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将菖蒲与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民俗专家介绍,南方端午挂艾条、悬菖蒲的习俗,相当于春节放鞭炮,目的是辟邪。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北方端午节则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北方人端午辟邪的一种管道。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端午节南北方风俗的差异
一、粽子不同:
南方:馅料丰富,咸主打
单看形状,南方粽子就显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先吊足你的胃口。
不同于北方的红枣甜粽,南方的馅料更为丰富。豆沙、鲜肉、火腿、蛋黄……
北方:红枣豆沙,甜甜的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红枣或者是蜜枣,有的还用豆沙或果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还会加上白糖。粽子个头有大有小,但一般不会小于小女孩的拳头,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二、习俗活动不同
南方:赛龙舟
南船北马。赛龙舟是南方独一无二的过节习俗。随着船头鼓手或快或慢的鼓点,整条船的龙舟手边吆喝边舞桨,恢宏的气势足以震出远山的回响。你追,我就赶争先恐后的豪气在怀,彼此都不相让。
北方:“踏柳”
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现在有些地方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征稿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感情,吟诵爱国诗文。
三、辟邪方式不同
南方:菖蒲、艾条
南方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目的是辟邪。湖南省博物馆秦汉史专家王树金介绍,端午挂艾、悬菖蒲,相当于春节放鞭炮。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北方:佩戴五毒铜钱
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