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节时,南方主要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为常,其目的就是为了辟邪,而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南方过端午节时会进行赛龙舟活动,北方部分地区会举行驰马射柳和打马球等活动;南北方端午节都食粽子,但是南方粽子馅料偏咸,北方馅料偏甜。
端午节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人们通过祭龙,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4、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煳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5、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6、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7、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古人把端午当天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
8、浸龙舟水
端午前后的强降水,人们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9、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10、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等字样,然后挂在门上涂上朱砂用来避邪。
端午节南北方的习俗有哪些差异?
原来南方北方过端午是有区别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正常。在我国北方、南方习惯风俗上就有很多差异区别。这与南北地域不同,冷热干湿不同,种作不同,饮食不同有很大关系。
饮食不同
就拿端午节传统食品粽子来说,众所周知,南北方平时饮食习惯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而在吃粽子上,却是正好相反,南方吃咸粽、北方吃甜粽。
南方粽子馅料丰富,鲜肉、火腿、腊肉、蛋黄等以咸粽为主打,在造型上更是多种多样,有三角、火炬、锥形、方形,还未吃到嘴,就在外型上先吊足了吃货们的胃口。北方的馅料多以大枣、蜜饯、豆沙,八宝青红丝等为主,蘸着白糖食用,吃起来甜甜糯糯,入口即满满的幸福感,预示着美好和希望。
民俗活动不同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后又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每逢端午,南方各地均组织大大小小的赛龙舟活动,龙舟手呐喊舞桨豪气在怀,岸边看众齐声喝彩,场面一片恢宏。相比起来。
高大粗犷的北方人端午风俗反倒显得清秀内敛,在古代,地方官府会邀请城中文人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时至今日,端午会诗的习俗虽然还小范围存在,但大多数人早已没有了吟诗作对的雅兴,老百姓大多以更贴地气儿的“踏青”来纪念节日。
辟邪的方式不同
在南方,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将菖蒲与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民俗专家介绍,南方端午挂艾条、悬菖蒲的习俗,相当于春节放鞭炮,目的是辟邪。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北方端午节则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北方人端午辟邪的一种管道。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南方和北方过端午节有什么区别?
原来南方北方过端午是有区别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正常。在我国北方、南方习惯风俗上就有很多差异区别。这与南北地域不同,冷热干湿不同,种作不同,饮食不同有很大关系。
端午已是仲夏,南方已很热,热由如解,所以南方好与水玩,南方山多,溪多,雨水多,所以南方端午以纪念屈原为名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北方平原多,雨少没有足够赛龙舟的条件,是欲做不能,普遍不开来。南方雨多种稻,北方雨少种麦,稻中糯米可包粽子,端午也形成了吃粽习俗,旧时北方就做不到。现在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北方吃粽,南方吃面也不难了。所以,南北差异已趋同拉近,有的已难解难分了。
五月初五为端午,又说是毒月恶日,形成的习俗宜忌,原本南北大有差别,现在大多都趋于混同了。如挂香艾菖蒲,戴香包,饮雄黄酒,吃五黄等,南北都大同小异了,由于交通便利,再不必因地制宜,因族而异了。
南北方都包粽子,但北方包粽子习俗是南方人带过来的,粽叶、江米等都是南方的,以前北方本地人在这个节日蒸甑糕,或者炸油饼夹糯米饭,都不会包粽子,现在有人学会了包粽子,不会包的买来吃,南方吃粽子配咸鸭蛋,北方则没有;南方江多有赛龙舟习俗,北方缺水没有龙舟可赛;端午时节祛五毒,所以北方有门上插艾习俗,没有喝雄黄酒之习,南方人喝雄黄酒,对吧!北方有给孩子佩戴香包,手腕戴花绳习俗,现在满街都有买手工香包的小贩,非常好看,此俗应源自辟邪之说。
屈子已仙去,
汨罗江自流。
芷兰君子范,
长随楚民播。
差不多。差别在吃的方面。粽子的形状也不一样。北方的粽子三角形,南方的粽子圆桶状。北方粽子小,南方粽子大。北方粽子里面包黍米加一个红枣,或者单纯包黍米掺点红糖。南方粽子分荤素两种,素的里面包糯米加红豆也有掺花生米 。荤的里面是糯米加腊肉。反正不论南北,都是粽子都很好吃。再就是南方家庭殷实的一般都有一家人聚到饭店吃一顿。普通家庭一般自己家做一桌好菜一家老少搓一顿。北方人不太讲究吃,一家人端午节聚到一起煮水饺吃烙饼也是皆大欢喜!
无论什么风俗怎么吃,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南方和北方因地域的差异,过端午节的习俗的细节有着明显的差别。南方人过端午节会有龙舟赛,舞狮等 娱乐 活动。在饮食方面有包粽子的习惯。北方人过端午可能没有南方人这么隆重,但有一点共同点就是,端午佳节这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祭日,屈原一生忧国忧民,体恤民生的建议始终得不到楚怀王的采纳,郁郁不得志的屈原在端午节这天跳进汨罗江自杀了,屈原的精神感召了上天,顿时天下起了雨……自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祭祀,怀念屈原,大人也给孩子戴上了手工制作的香囊,五彩线,以期孩子平安 健康 ,快乐长大!
端午即将到来,虽然端午是全国的节日,但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是不尽相同的。
就拿南方和北方来说,端午节时,南方人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民间有此传言,说是古时楚国人因为不忍心屈原跳江,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划船来相救,因此才有了赛龙舟这一习俗。
而北方端午节却没有赛龙舟这一习俗,往往有些地方会聚集大家来吟诵诗文,以此来纪念屈原。而有的地方会有一家人外出踏青的风俗。
南方端午节时,人们会将菖蒲、艾条插在门楣,目的是用于辟邪。而北方人却在手腕或脚腕上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传说它可以避毒驱邪。
在端午节,南方人一般都喜欢吃咸粽子,馅料有香肠、鲜肉、蛋黄等。而大部分北方人却是食用甜粽子,馅料主要有豆沙、红枣等。
南方人在端午节时会喝雄黄酒,给小孩子额头、鼻、耳、手、足等涂上雄黄酒,寓意为辟邪不生病。但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加热后会变成人们常说的砒霜,人们饮用后会中毒。若是风俗习惯一定要用到雄黄酒的话,可以把它喷在床底下,墙角等一些角落。
不管南北方风俗习惯差异有多大,我们过端午的目的都是来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南北方风俗的差异
一、粽子不同:
南方:馅料丰富,咸主打
单看形状,南方粽子就显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先吊足你的胃口。
不同于北方的红枣甜粽,南方的馅料更为丰富。豆沙、鲜肉、火腿、蛋黄……
北方:红枣豆沙,甜甜的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红枣或者是蜜枣,有的还用豆沙或果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还会加上白糖。粽子个头有大有小,但一般不会小于小女孩的拳头,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二、习俗活动不同
南方:赛龙舟
南船北马。赛龙舟是南方独一无二的过节习俗。随着船头鼓手或快或慢的鼓点,整条船的龙舟手边吆喝边舞桨,恢宏的气势足以震出远山的回响。你追,我就赶争先恐后的豪气在怀,彼此都不相让。
北方:“踏柳”
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现在有些地方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征稿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感情,吟诵爱国诗文。
三、辟邪方式不同
南方:菖蒲、艾条
南方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目的是辟邪。湖南省博物馆秦汉史专家王树金介绍,端午挂艾、悬菖蒲,相当于春节放鞭炮。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北方:佩戴五毒铜钱
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端午节的习俗,北方和南方都有什么区别?
端午节南北方庆祝活动方式不同:
南龙舟,北踏柳:得益于南方的地理气候条件,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水运之类的交通非常便利,所以每逢端午都会举办一些精彩刺激的龙舟比赛。但是在北方,活动就不一样了,古时候人们都有踏柳赋诗的习俗。在当时,地方官府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现在有些地方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征稿活动。
南艾条,北铜钱:在端午节这个节日当中,虽然南北方很多习俗不太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避邪。比如,南方人习惯用艾草插在门口。而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铜钱以辟邪的习俗,铜钱上刻五种毒物。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
南北方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饮食了,所以每逢过节,南北方的节日食物都会被拿出来作一番对比。总体来说北方饮食偏粗犷(大份),南方饮食偏精致(小份),同样粽子也一样。
广东粽的配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甜的(可不要以为南方人都吃咸粽子),一种是咸的,典型的可甜可盐。甜粽子的馅料主要是以绿豆、枣泥、莲子等为主,咸粽子主要是以五花肉、叉烧、香菇、咸蛋黄,干贝等为主。这粽子料够丰富吧,听着就很好吃。
四川的粽子跟四川的妹子一样的火辣,所以四川的辣粽是独一无二。这个辣粽主要是在糯米和红豆的基础上放入川盐、椒粉、味精和腊肉,然后再用粽子叶包成四角粽。这个配料听着像炒菜的感觉,嗯,还没吃就能感觉出味道。喜欢吃辣的朋友,也可以尝试。
端午节快要来了,南北方有着怎样的不同的习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快要到了,似乎空气中都飘满了粽子的清香,小的时候还以为端午节的习俗那就是吃粽子,摘艾草,戴五彩绳。等到长大之后才知道原来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方不管是在殷实,习俗上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那么端午节自然也是如此了。
一:南方吃咸粽,北方吃甜粽。
南北方人在口味上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作为北方人的我们来讲,好像粽子就应该是甜的一样,我们的粽子里面包裹的都是蜜枣,咬一口香甜糯米,非常可口。但是当你去南方的时候看一看就知道南方的粽子是咸味道的,粽子叶里面包含的也多是五花肉。咸甜口味差异之大,对于南方人来说理解不了北方的甜粽子,而对于北方人来讲也接受不了南方的咸粽子。
二:南方赛龙舟,北方踏青。
除了饮食有区别之外,端午接的户外活动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南方作为江南水乡,怎么能够少得了水上活动呢,所以说在端午节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那就是赛龙舟了,场面壮大非常热闹。而在北方的朋友们则多是出门踏青,还会摘一些艾蒿插在门上。妈妈还会给家里面的每个人都编上一条五彩绳以此来保佑我们平安健康。
三: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虽然说端午节南北方的习俗还是有点差别的,但是端午节的意义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相传屈原投江之后,有人划船寻找屈原的尸体,也有人划龙舟驱赶江中的鱼,为的就是防止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于是这一习俗就延续至今。
对于马上就要来临的端午节,不知道大家准备怎么庆祝呢,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包粽子,出门踏青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吧。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