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耳朵耷拉的作用是什么

大象耳朵耷拉的作用是什么大象耳朵耷拉着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大象的耳朵在早晚,即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会把耳朵紧紧地贴在肩上,这样可以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扇动耳朵,驱赶大象身上或者周围的虫,防止蚊虫进入耳朵中。其他作用:1、听觉:大象的耳朵可

大象耳朵耷拉着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大象的耳朵在早晚,即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会把耳朵紧紧地贴在肩上,这样可以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扇动耳朵,驱赶大象身上或者周围的虫,防止蚊虫进入耳朵中。

其他作用:

1、听觉:大象的耳朵可以用来感知外界的声音,即听觉,这一点是大象耳朵最基本的作

2、吓唬敌人:大象虽然体型庞大,但是它也是一个哺乳动物,本身不具有很大的伤害能力,所以当一些动物准备危害到大象本身的时候,大象就需要先发动自己的耳朵,让敌人觉得很不好惹,以达到吓退敌人的作用。

3、散热:大象的耳朵还可以用来散热,这可以说是大象耳朵一个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凌于听觉之上,这是大多数人所不知的,天热时,大象会不断扇动耳朵使比较凉的空气接触的表面,把流经耳朵的血液中的热量带走。

在《大象的耳朵》一课中,大象最后还是决定把耳朵放下来,因为他懂得了什么?

在《大象的耳朵》一课中,大象最后还是决定把耳朵放下来是因为他懂得了他自己的耳朵有自己的用处,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的道理。

《大象的耳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018年春季修订版)第19课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是有病了,导致大象以为耳朵真的是有毛病,就用竹竿把耳朵竖起来。小虫飞进大象的耳朵眼儿里,弄得他又头痛有心烦最后,大象还是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做回了自己。

扩展资料

大象耳朵的作用:

大象的耳朵有散热降温作用。大象的体积较大,身体代谢产热特别多,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大象的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大象散热,就是用自己的耳朵散热。

大象的耳朵的其它作用:

1、夏天季节,耳朵煽动起来时可以驱赶蚊虫叮咬。

2、当遇到敌情时张大耳朵进行示威,能吓退对手,起到震慑作用。

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

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

1、散热

生活在非洲热带地区的大象必须保持适中的体温,如果大象的体温过高,就有可能死去,因此它们必须把多余的热量排出体外。动物可以通过皮肤散发体内的热量,大象的大耳朵就是为了拥有更大的皮肤表面积向外散发更多的热量。

2、耳朵可以驱赶蚊子

除此之外,象的耳朵还具有许多其他的功能,例如:扇动起来驱赶蚊虫;甚至在遇到敌情时张大耳朵进行示威等。

3、威吓其他动物

当然,大象那对大大的耳朵不仅仅是用来散热的,它还能帮助大象驱赶蚊虫,当敌人来袭时,大象还会把大耳朵张开,对敌人进行威吓。

4、听觉

大象的耳朵可以用来感知外界的声音,即听觉,这是大象耳朵最典型的作用。

5、减少热量散失

大象的耳朵在早晚,即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会把耳朵紧紧贴在肩上,这样又可以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

1.大象的耳朵有散热降温作用。

2.大象的体积较大,身体代谢产热特别多,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大象的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3.需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大象散热,用自己的耳朵。

4.大象的耳朵其它作用:夏天季节,耳朵煽动起来时可以驱赶蚊虫叮咬。

5.当遇到敌情时张大耳朵进行示威,能吓退对手,起到震慑作用。

6.史料记载,大象很早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

7.大象非常聪明,能开辟场地,还能把死去的同伴安埋在落叶枯枝之中。

8.大象寿命很长,一般能活到70岁左右,它在10岁到15岁成熟,怀孕期长达22个月。

9.大象分布极广,大约在四千万年以前,除了大洋洲和南极洲以外,各洲都有它的足迹,然而现在主要有亚洲象和非洲象两大类。

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 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 (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 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 (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 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 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 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 (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 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 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是个生字,掌握“似、扇”两个多音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 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家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请看这两只小象可爱吗?今天小象把他的好朋友也带来了,你们看是谁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跟大象耳朵的有关。

出示课题,齐读:19 大象的耳朵

仔细观察,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交流,预设:

(1)有一对大耳朵

(2)耳朵像扇子

(3)耳朵耷拉着

4.师用一句话来总结: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拉着。

学习“似”这个多音字,辨析组词。认读“耷”这个会意字。

二、学习课文

有关大象的耳朵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长句子多读几遍。

(强调课文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大象的耳朵)

2.看图仿说练习: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分别出示小兔、小羊的图片

小兔子有一对___耳朵,像___似的竖在头上。

有 耳朵,像 。

对比学习“耷”和“竖”两个生字。

3.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一说。

师总结,启发引导,学习下文。

看来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对大象的.耳朵很好奇,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问句,表演他们见到大象的情景吧。

课件展示两组句子,对比读句子,体会“咦”“呢”两个词在句中的作用。

生: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师:我从你的读中听出了小兔子的疑问(好奇)。

生: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师: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惊奇、疑问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小兔子和小羊为什么有这样的疑问?

生: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大象的耳朵和他们不一样,是耷拉着的。(板书:耷拉 竖着)

师:听了小兔和小羊的话,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谁来读。“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大象也信以为真。

师:老师现在就是大象,你们就是文中的小动物们(给学生发头饰)

“小羊,你认为我的耳朵有毛病吗?”学生回答

……

师:大象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分角色朗读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4)齐读大象说的话,感受大象的想法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抓住“生来”“不安”“得”这些词来理解。

(5)“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指名读,齐读。

用“怎么才能”练习说话,体会大象想法的改变。

读读课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说说大象用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同桌两人交流。(板书:耷拉)

过渡:其实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6)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齐读这句话 。(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7)分角色读全文。

结束语:大象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吧,为什么最终还是让耷拉着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共同探讨大象耳朵的奥秘。

三、我会写

2.学习生字 “似” “扇”

课件演示:

似:多音字

扇:多音字,象形字,从“户”从“羽”。

扇,篆文 (户,小门) (羽)

讲扇,写扇。

(1)本义:羽毛花草装饰的门扉 shàn。

(2)片,块 shàn。 一扇窗 一扇门

(3)翻转鼓风的轻巧薄片 shàn。 扇子 电扇 绢扇 蒲扇 纸扇 折扇 风扇

(4)摇动鼓风的薄片 shn扇煤炉 扇动翅膀 扇风点火

指导书写 “遇”(“扇”)

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认真读本课的生字,口头组词。

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竖着 耷拉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3、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象的耳朵》,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

似的 耷拉 竖起来 竹竿 撑起来 跳舞

心烦 扇子 遇见 头痛 不安 慢慢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二、学习课文。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谁能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谁能像这样用“像”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2、学习2-8自然段。

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的耳朵这样大、这样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生:因为小动物们的耳朵竖着,大象的耳朵耷拉着。)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2-8自然段。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屏幕上的话,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有病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从这句话来看,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3、学习9-12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读9-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2)、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结果怎么样了?

(3)、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4)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5)、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课件出示“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要坚持做自己,因为做自己最好。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从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你想对大象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大象的耳朵》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5

课题

大象的耳朵

课时

第2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目标与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有 耳朵,像 。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作业设计

表演课文剧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4月3日 上午9:34
下一篇 2023年4月3日 上午9:34

相关推荐

  • 立夏过后是夏天了吗

    立夏过后是夏天了吗立夏过后是夏天。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乞巧节的习俗有哪些

    乞巧节的习俗有哪些乞巧节的习俗有哪些?“乞巧节的风俗有制作巧果、拜仙禾和七姐会等等。乞巧节是指祭拜月亮和织女,祈求容貌靓丽、心灵手巧和美好姻缘的节日,大多的参与者都是少女,在当天,会制作巧果,还有祭拜祭祀活动,也有地方举办大型的庙会。”乞巧节的习俗:七姐会姑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安房直子童话》读后感

    《安房直子童话》读后感《安房直子童话》最近闲暇时一直在读,被她深深地打动,心里时常浮现出一片童话的森林,仿佛我也身在其中。希望能早日插上幻想的翅膀,把我的这一个个人和物都串联起来,带着他们一起,飞到我向往的那片清新、奇妙的童话森林!森林里有好客的小狐狸,有爱吃酱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绿野仙踪》读后感

    《绿野仙踪》读后感从小妈妈就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虽然“坚持”这两个字我已经熟记于心,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暑假里,我津津有味地读了《绿叶仙踪》这个惊险曲折的幻想故事,文中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绿叶仙踪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南非有哪些国家

    南非有哪些国家南非有15个国家,有安哥拉、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科摩罗、留尼汪岛、圣赫勒拿岛这些国家。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陆地面积为121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甜虾头籽腹籽怎么区别

    甜虾头籽腹籽怎么区别种类不同:甜虾头籽是卵巢中已经成熟但尚未排出来的卵,而腹籽是受精后的卵。营养不同:甜虾头籽的营养要比腹籽好,是因为甜虾头籽营养尚未被虾胚胎吸收。口感不同:甜虾头籽和腹籽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食用口感上,甜虾头籽因为营养尚未被虾胚胎吸收,因此味道更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入吾彀中的故事

    入吾彀中的故事彀,音构,原来是张弓的意思,这里借用为牢笼、圈套及就范的意思,“入吾彀中”即是进入我的圈中了之意。例如一个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罗网下来引诱麻雀,当麻雀飞下来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罗套网一抽,将麻雀网住,便说:这麻雀“入吾彀中”了。又如一个人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9日
  • 灯谜猜IT人物

    灯谜猜IT人物1、一言约订三生石(IT人物)2、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IT人物)3、临时聘请(IT人物)4、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以过水(IT人物)答案:1、丁磊2、张朝阳3、任正非4、马化腾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9日
  •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1000字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1000字《野性的呼唤》这本书讲述了一条名叫巴克的狗如何被迫离开温暖舒适的田园,历经磨难,成为森林狼领袖的故事。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很多我需要学习的东西。杰克伦敦是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着名作家,他写的故事有双重性质,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2018年6月英语六级阅读理解-2

      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下面是给大家提供的阅读理解范文供参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8年6月英语六级阅读理解-2.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休闲艺术   Office…

    教育知识 2023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