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毅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释义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轻松愉快。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调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季孙宿的权力最大,昭公不过是个傀儡。昭公这个国君也不争气,只知游乐,不理国政。生母去世后,他在丧葬期间面无愁容,谈笑自若,还外出打猎取乐。这样,就使他更在国内失去民心。大夫子;家羁见昭公越来越不像样,非常担心,几次当面向昭公进谏,希望他巩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夺了政权。但是,昭公不听他的劝告,照样我行我素。
日子久了,昭公终于觉察到,季孙宿等三卿在不断壮大势力,对自己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对三卿的大臣,寻找机会打击三卿。不久,季孙宿死去,他的孙子意如继续执政。大夫公若、邱孙、藏孙与季孙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孙氏,便约昭公的长子公为密谈这件事。公为当然赞成。公为回宫和两个弟弟商量后,认为父亲昭公肯定怨恨季孙氏专权,因此劝说昭公除掉季孙氏。昭公听说郧孙、藏孙等大夫与季孙氏有矛盾,心里很高兴,就秘密把他们两人召进宫内,要他们一起来诛灭季孙氏。接着,又把子家属召来,告诉了他这一密谋。不料,子家羁反对说:“这可千万使不得!如果这是进谗者利用大王去侥幸行事,万一事情失败,大王就要留下无法洗刷的罪名。”昭公见他坚决反对,喝令他离去。但子家羁表示,现在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的内幕,就不能高官了,否则泄露出去,就不能摆脱责任。于是,他就在宫中住了下来。
这年的秋天,三卿之一的叔孙豹因故离开都城,把府里的事情托给家臣翩戾掌管。昭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没有人会去支援季孙氏,便使孙、藏孙率军包围了季孙氏的府第。季孙意如来不及调集军队反击,又不能得到叔孙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请求,愿意辞去卿的职务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国外去。子羁勇建议昭公答应季孙意如的请求,但是,后孙坚持非把他杀掉不可。昭公觉得后孙的意见对,就听从他的。再说叔孙豹的家臣翩戾得知季孙氏被围的消息,和部下商量后认为,如果季孙氏被消灭,那末接下来会轮到叔孙氏,所以马上调集军队救援季孙氏。昭公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见叔孙氏的军队冲过来,马上四散逃走。三卿中还有一家孟孙,见叔孙氏家已经出兵救援季孙氏,也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过来的后孙,便把他抓住杀死。昭公见三卿的军队已经联合起来,知道大势己去,只好和藏孙一起出奔齐国避难。由于昭公早就失去了民众,所以百姓对他的出奔并不表示同情;倒反觉得减轻了他们身上的重担。
如释重负故事
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成语如释重负和瓜田李下的故事,故事情节精彩,下面是我整理的故事,仅供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
(一)如释重负
出处《毅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释义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轻松愉快。
故事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调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季孙宿的权力最大,昭公不过是个傀儡。昭公这个国君也不争气,只知游乐,不理国政。生母去世后,他在丧葬期间面无愁容,谈笑自若,还外出打猎取乐。这样,就使他更在国内失去民心。大夫子家羁见昭公越来越不像样,非常担心,几次当面向昭公进谏,希望他巩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夺了政权。但是,昭公不听他的劝告,照样我行我素。日子久了,昭公终于觉察到,季孙宿等三卿在不断壮大势力,对自己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对三卿的大臣,寻找机会打击三卿。不久,季孙宿死去,他的孙子意如继续执政。大夫公若、邱孙、藏孙与季孙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孙氏,便约昭公的长子公为密谈这件事。公为当然赞成。公为回宫和两个弟弟商量后,认为父亲昭公肯定怨恨季孙氏专权,因此劝说昭公除掉季孙氏。昭公听说郧孙、藏孙等大夫与季孙氏有矛盾,心里很高兴,就秘密把他们两人召进宫内,要他们一起来诛灭季孙氏。接着,又把子家属召来,告诉了他这一密谋。不料,子家羁反对说:“这可千万使不得!如果这是进谗者利用大王去侥幸行事,万一事情失败,大王就要留下无法洗刷的罪名。”昭公见他坚决反对,喝令他离去。但子家羁表示,现在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的内幕,就不能高官了,否则泄露出去,就不能摆脱责任。于是,他就在宫中住了下来。这年的秋天,三卿之一的叔孙豹因故离开都城,把府里的事情托给家臣翩戾掌管。昭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没有人会去支援季孙氏,便使孙、藏孙率军包围了季孙氏的府第。季孙意如来不及调集军队反击,又不能得到叔孙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请求,愿意辞去卿的职务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国外去。子羁勇建议昭公答应季孙意如的请求,但是,后孙坚持非把他杀掉不可。昭公觉得后孙的意见对,就听从他的。再说叔孙豹的家臣翩戾得知季孙氏被围的’消息,和部下商量后认为,如果季孙氏被消灭,那末接下来会轮到叔孙氏,所以马上调集军队救援季孙氏。昭公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见叔孙氏的军队冲过来,马上四散逃走。三卿中还有一家孟孙,见叔孙氏家已经出兵救援季孙氏,也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过来的后孙,便把他抓住杀死。昭公见三卿的军队已经联合起来,知道大势己去,只好和藏孙一起出奔齐国避难。由于昭公早就失去了民众,所以百姓对他的出奔并不表示同情倒反觉得减轻了他们身上的重担。
(二)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一词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近义词】瓜李之嫌
【瓜田李下的典故故事】
典故一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无什么好争议的,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典故二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建都于邺)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空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 。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拓展:
如释重负成语
【汉字书写】:如释重负
【汉语注音】:rú shì zhòng fù
【成语出处】:战国鲁.谷梁赤《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消除紧张的心情。
【如释重负的意思】:释:放下、解除;重负:重担子。像放下重担子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轻松愉快。
【如释重负的近义词】:轻松自如、身心一轻、轻装上阵;
【如释重负的反义词】:如牛负重、重任在肩、泰山压顶;
【如释重负的故事】
公元前五四二年,鲁昭公继位后鲁国的权力都掌握在季孙宿、孟孙、叔孙豹三个卿手中,而昭公只知吃喝玩乐也失去了民心。大夫子家羁数次进谏昭公要他巩固自已的政权。后来昭公也发现三卿的势力已经开始威胁到自已了,于是他也开始找机会处理三卿。季孙宿死后他的孙子季孙意如接着执政,昭公长子与大夫公若、藏孙、郈孙密谈劝说昭公除掉季孙氏。有一年秋天叔孙豹不在都城的时侯昭公沉得是个机会,就令藏孙、郈孙带兵包围季孙的府邸。季悄意如没有准备只能守住府邸,叔孙豹的家臣騣戾听说后马上带兵支援,昭公的部队缺乏战斗力很快就被打败了。孟孙这时也派兵去支援,昭公见三卿联合知道自已大势已去,只好跑到齐国去了。百姓们很早就对昭公失去了信心,所以他们倒觉得昭公的遭遇对他来说是轻松了。“如释重负”这个成语是后来史学家们对这个事件的一个评价。
【如释重负例句】
张恨水《啼笑因缘》第一十一回:“凤喜听了这话,如释重负,倒高兴起来。”
郑振铎《桂公塘》:“那精悍的中年人,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似的,不择地的坐了下去。”
【如释重负造句】
令人谈虎色变的熊市持续了五年后终于涨到六千多点,他的股票终于解套了,他也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这几年房贷使我们的生活一度处于紧张状态,后来两人发愤图强提前把房贷还掉,夫妻俩也如释重负感觉轻松了很多。
关于如释重负的典故
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如释重负相关 典故 内容。
如释重负的意思
[释义] 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语出] 《煖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ɡ”。
[辨形] 释不能写作“事”。
[近义] 轻装上阵
[反义] 如牛重负
如释重负的 成语 典故
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稠(chou)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季孙宿的权力最大,昭公不过是个傀儡。昭公这个国君也不争气,只知游乐,不理国政。生母去世后,他在丧葬期间面无愁容,谈笑自若,还外出打猎取乐。这样,就使他更在国内失去民心。
大夫子家羁见昭公越来越不像样,非常担心,几次当面向昭公进谏,希望他巩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夺了政权。但是,昭公不听他的劝告,照样我行我索。 日子久了,昭公终于觉察到,季孙宿等三卿在不断壮大势力,对自己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对三卿的大臣,寻找机会打击三卿。
不久,季孙宿死去,他的孙子意如继续执政。大夫公若、郈(hou)孙、藏孙与季孙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孙氏,便约昭公的长子公为密谈这件事。公为当然赞成。
公为回宫和两个弟弟商量后,认为父亲昭公肯定怨恨季孙氏专权,因此劝说昭公除掉季孙氏。昭公听说郈孙、藏孙等大夫与季孙氏有矛盾,心里很高兴,就秘密把他们两人召进宫内,要他们一起来诛灭季孙氏。接着,又把子家羁召来,告诉了他这一密谋。不料,子家羁反对说:“这可千万使不得!如果这是进谗者利用大王去侥幸行事,万一事情失败,大王就要留下无法洗刷的罪名。”
昭公见他坚决反对,喝令他离去。但子家羁表示,现在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的内幕,就不能离宫了,否则泄露出去,就不能摆脱责任。于是,他就在宫中住了下来。
这年的秋天,三卿之一的叔孙豹因故离开都城,把府里的事情托给家臣騣(zong)戾掌管。昭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没有人会去支援季孙氏,便使郈孙、藏孙率军包围了季孙氏的府第。季孙意如来不及调集军队反击,又不能得到叔孙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请求,愿意辞去卿的职务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国外去。子家羁建议昭公答应季孙意如的请求,但是,郈孙坚持非把他杀掉不可。昭公觉得郈孙的意见对,就听从他的。
再说叔孙豹的家臣騣戾得知季孙氏被围的消息,和部属商量后认为,如果季孙氏被消灭,那么接下来会轮到叔孙氏,所以马上调集军队救援季孙氏。昭公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见叔孙氏的军队冲过来,马上四散逃走。三卿中还有一家孟孙,见叔孙氏家已经出兵救援季孙氏,也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过来的郈孙,便把他抓住杀死。
昭公见三卿的军队已经联合起来,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和藏孙一起出奔齐国避难。由于昭公早就失去了民众,所以百姓对他的出奔并不表示同情,倒反觉得减轻了他们身上的重担。
用如释重负 造句
1) 如此要持续好长时间,直到晚餐钟声响起,或是保姆端了一杯果汁进来。令所有人如释重负的是,在这种欺骗性的上举游戏中,她可怜的小屁股终于蹭上了他衬衫的胸口,他把她放下来,并系好了小礼服的扣子。
2) 大多数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给的,所以,让我们自己别太复杂!只要我们的心灵简单得如一泓清水,我们就会没有很多的烦恼,没有很多的戒备我们就不会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们就会如释重负、潇潇洒洒。
3) 这个阶段的妈妈们经常骄傲的谈论起她们的孩子,传达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以及看着孩子们自己成长的愉悦快感。
4) 我没有什么娱乐。对付压力的主要办法就是睡觉,一次睡六七个小时,接连睡上两天。醒来后如释重负,接着就是读书、思考。
5) 过了一会儿,道林格雷抬起头来。”你对我解剖了我自己,哈里。”他低声说道,并且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
6) 听到孩子回到家里的消息后,我如释重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7) 指导员见到通信员安全地通过日本人的哨卡时,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8) 他拿走我替他保管的钱时,我一时如释重负。
9) 当听说手术非常成功,他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10) 他拿走我替他保管的珠宝,我一时如释重负。
11) 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12) 把宝物交给国家后,他如释重负。
13) 她仍然感到生疏而疑惑,但临近破晓时,她感到如释重负。
14) 亚洲出口商看到人民币升值将会如释重负。
15) 将分期付款的最后一笔钱付清,他如释重负,轻松无比。
16) 听到医生说父亲已无大碍,我们都如释重负。
17) 知道自己录取后,他一扫阴霾,如释重负地嘘了口气。
18) 他以欢呼迎接黎明,如释重负,然后兴高采烈地继续勘查。
19) 那于下午离开办公室时,我如释重负。
20) 豪言一出,人人欢欣鼓舞、如释重负,连这句话至少说早两天都无暇顾及了。
21) 我已感到精疲力尽,同时也感到如释重负,然而,我并不抱盲目乐观的态度。
22) 我完成这项任务后,感觉如释重负。
23) 期末考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开始筹划即将开始的暑假生活。
24) 看到儿子成家立业,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25) 她如释重负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26) 这好消息使我如释重负。
27) 他把我们载到旅馆,我们下车时更是如释重负。
28) 如释重负,连这句话至少说早两天都无暇顾及了。
29) 考试之后,我感到如释重负。
30) 本以为到最后一天我会如释重负,但我现在却决定,我要让原本不受重视的性爱成为生活中的重头戏。
看了如释重负典故的人还看:
1. 人言可畏典故
2. 庸人自扰的成语典故
3. 尔虞我诈有什么典故
4. 关于梁武帝出家为僧的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