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守法”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奉行公事,遵守法纪。
此成语来源于《史记.赵奢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他来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但是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戏弄赵奢,拒付税款。赵奢并不怕赵胜的权势,他毫不客气地,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且依照赵国法令杀了那些无事生非的闹事者。赵胜听说后,怒气冲天,一定要赵奢抵命,以显示他的权势。赵奢得知赵胜的想法后,马上去找了赵胜,真心诚意的对他说:“您是赵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家却依靠您的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
赵胜听了这番话,惭愧万分。继而转怒为喜,将赵奢保举给赵惠文王,赵王封了他一个掌管整个赵国税收的官。赵奢上任后,没有仗着权势欺压百姓,仍然公正、无私的处理一切事务。后来,赵奢又被赵王任命为大将,为赵国建立了很多战功。
奉公守法成语故事
【成语】:
奉公守法
【拼音】:
[fèng gōng shǒu fǎ]
【解释】:
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举例造句】:
我们每个人都要奉公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成语故事】:
我们都知道向人征收赋税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人们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交公,所以征税的人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很困难。但是,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征税的人,他非常厉害,无论是谁都应该纳税,他就是赵奢。
赵奢,是赵国的田部吏,专门负责征收田赋。可当时,征收田赋特别难,尤其是征收官家的难。那些当官的都不愿意交纳赋税,并且还凭借自己的权力抗税。因此,当时有一种说法:征收小官的,小难征收大官的,大难征收王亲国戚的,更难!由此可见,当时征收赋税是多么的难啊!不过,赵奢不怕那些当官的,无论是谁,他都不放过。
当时,赵国的相国是平原君。有一天,赵奢带人来征收平原君的田赋。在去之前,很多人都劝赵奢别去了,毕竟人家可是一个国家的相国啊!可是,赵奢不听,带着工作人员来到平原君的.门口。赵奢向平原君的一位家臣说:我们是来征税的!谁知这位家臣傲慢地看一眼赵奢,说:“你知道你站在谁家府门外吗?”赵奢耐着性子点了点头。
这位家臣更傲慢了:“既然你知道,为何又来征收田赋”?
“难道平原君就不该上交田赋?”
“废话!平原君与惠文王是兄弟。还交什么田赋?还不快快与我滚开!”说罢,他就要赶赵奢走。
赵奢怒了:岂有此理!大王有令违抗君不交赋者,斩,来人将他绑了,就地斩首!这就样,平原君的家臣因为抗拒,就被赵奢给斩了。
平原君的家臣一看赵奢把他们的人说斩就斩了,都非常的气愤,都纷纷上来攻击赵奢。不过,他们哪里是赵奢的对手,赵奢再斩了一位家臣之后,转眼间又有平原君八名家臣先后被斩。顿时,平原君的大门口血流满地。看到这种情况,赵奢的随从都害怕了:赵大人这下可犯大罪了!杀了平原君的家臣,岂不是虎口拔牙。
果然,平原君知道后怒不可遏,命令武士兵把赵奢擒进府内,二话不说,就要问析。
赵奢毫无惧色挺着胸膛问平原君:“你为何斩我?”
平原君冷笑说:那你先回答我,为何一连斩杀我九名家臣?
赵奢说:“拒交田赋,王法不容。”
平原君又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赵奢说:“知道!”
平原君大叫:“既然你知道我是谁,为何敢杀我家臣?你也太大胆了吧!说完,又想命令手下不赵奢带去问斩。”
不亏是赵奢,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依然沉着冷静,说:你是赵国相国,名扬天下的贤公子,可你却纵容家臣拒交田赋,不奉承公守法。如果都像你这样不奉公,王法会失去作用。有法不行,那谁还交田赋?赋税难征,那国家还能维持下去吗?法律不能发挥作用,而国家又很贫困,到时肯定会发生内乱,一旦发生内乱,外敌就会乘虚而入侵略我国。到那时候,国家保不住,你的地位,你的财富,你的名誉,又怎能保得住?反过来说,如果你能够奉承公守法,带头交付田赋,那举国上下也会跟着奉公守法,那样,国家必定富强,社会必定安定,你必定更有地位、财富与名誉,天下人也必定会更加尊敬你。
平原君听了赵奢的一番话,备感惭愧,也深深地佩服赵奢!于是,亲自给赵奢松绑,连连对他道歉。后来,平原君把赵奢推荐给了当时的惠文。
赵奢,生年不详,大约死于公元前260年以前,赵国名将,曾担任掌管赋税的“田部吏”。赵奢在中国赋税思想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坚持以法治税。他认为,以法治税是以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破坏税法会导致国家法制削弱,而国家的法制一旦遭到破坏,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国家就会衰弱,诸侯就会乘机进攻,政权就会灭亡。赵奢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他认为,税法不仅平民百姓必须遵守,贵族官僚也必须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执行公平。做到了执行公平,国家就会强盛,政权就会巩固。赵奢掌管赵国赋税期间,“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极为难得的执行如山的税官形象。
奉公守法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拼音] fèng gōng shǒu fǎ
[成语解释] 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典故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他来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但是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戏弄赵奢,拒付税款。赵奢并不怕赵胜的权势,他毫不客气地,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且依照赵国法令杀了那些无事生非的闹事者。赵胜听说后,怒气冲天,一定要赵奢抵命,以显示他的权势。赵奢得知赵胜的想法后,马上去找了赵胜,真心诚意的`对他说:“您是赵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家却依靠您的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
赵胜听了这番话,惭愧万分。继而转怒为喜,将赵奢保举给赵惠文王,赵王封了他一个掌管整个赵国税收的官。赵奢上任后,没有仗着权势欺压百姓,仍然公正、无私的处理一切事务。后来,赵奢又被赵王任命为大将,为赵国建立了很多战功。
成语小故事:奉公守法
【成语】: 奉公守法
【拼音】: fèng gōng shǒu fǎ
【解释】: 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成语故事】:
赵奢原来是一名征收田赋的下层官员,是个办事公平而且非常严格的人。有一次,相国平原君家的人不缴租税,赵奢就杀了平原君家的九个管事人。平原君知道后很生气,下令要杀他。赵奢不但一点都不害怕,还义正严词对他说:“虽然您在赵国权势非常显赫,但是您的管家却拒绝缴纳赋税,这样会损害到国家的`法律,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威信。要是大家都这样,赵国就会慢慢衰落下去,早晚会被其它国家灭亡。以您现在这样崇高的地位,如果能够带头遵守法令,那么赵国就会强大起来,您也会更受到大家的尊重。”平原君觉得赵奢说的很对,不但没有杀他,而且把他推荐给赵王,让他担任更高的官职。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