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的故事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的故事(8篇)

洛阳纸贵的故事1

成语释义:

形容作品价值高、流传广。

来源追溯: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故事链接:

左思是西晋时期的作家,他写文章非常认真,从不追求多产速成,因此,写出的文章质量很高。他曾用一年的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

后来,因为他的妹妹被选入宫,全家迁居京城洛阳,他被任为著书郎。

从这时起,左思开始计划写《三都赋》(三都,指魏、蜀、吴三国的都城)。他整天苦心构思,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这篇文章。他在书房外的走廊里,庭院里,甚至厕所里挂上纸笔,每得佳句,不论一句半句,立刻记录下来。这样努力了10年,才写成这篇《三都赋》。

《三都赋》一问世,由于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艺术价值极高,于是,当时京城洛阳有地位的人都争着买纸抄写阅读,以致洛阳的纸张突然变得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学以致用:

自古以来,诗人唱和,每有好诗,人们争相传抄,常有洛阳纸贵之说。

洛阳纸贵的故事2

成语名称:洛阳纸贵

成语拼音:lu yáng zhǐ guì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指作品好。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写文章、著作流传广,风行一时。

成语来源:《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成语造句:孙犁《告别》:“我不大看洛阳纸贵之书,不赴争相参观之地,不信喧嚣一时之论。”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洛字开头的成语

洛阳纸贵

包含有洛字的成语

洛阳纸贵 铜山西崩

洛阳纸贵的故事3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十分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但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十分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十分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资料,撰写《三都赋》。为了在资料、结构、语言诸方面都到达必须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最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洛阳纸贵的故事4

【释义】形容文章好,流传广。

连纸都涨价了。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左思传》。

左思是西晋时有名的文学家,但他小时家里很穷,经常吃不饱饭,再加上人长得丑,他很气馁,不爱说话。

在他出名以前,他曾经花了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但是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左思并不感到气馁,他坚信自己能够写出流传千古的作品来。

于是,他更加努力,打算写一篇《三都赋》。

所谓“三都”,指三国时魏国的都城烛城(今河南安阳)、蜀国的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吴国的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要为“三都”作赋,是需要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和很广博的知识的,当时的一般文人都不敢去写这个题目。

左思要写《三都赋》的消息传开以后,洛阳的名士们都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说:“我们都不敢写,他这个无名小辈倒要逞能。

”左思不管别人怎样议论,自己坚持潜心写作。

他为了写好《三都赋》,到处去查阅资料,走访那些了解三都历史掌故的人。

他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都在构思,为了捕捉到那些一闪即逝的灵感,他在家里到处都贴上纸条,放上笔墨,偶尔想到一句或一个词,他都马上记下来。

就这样,左思花了十年的功夫,终于把《三都赋》写成了。

这时的左思仍然没有名气,他写的《三都赋》也没有马上引起人们的注意。

左思就把文章拿去请当时在文学界声望很高的皇甫谧指教,皇甫谧反复推敲后,赞不绝口,并且欢然提笔为《三都赋》作序。

文学界的知名人士张载和刘逵在读了《三都赋》后也非常欣赏,还为《三都赋》作了注释。

在当时以博学而著称的张华称赞《三都赋》说:“写得好极了!可以和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相媲美!”有了这么多名家的推荐和赞赏,左思的名声大震,《三都赋》也在洛阳被人们争相传抄。

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京城洛阳都轰动了。

因为要抄《三都赋)的人太多了,洛阳城里的纸张也供不应求,纸价也涨了许多。

后来,人们就用“洛阳纸贵”来形容作品精妙,广为流传。

洛阳纸贵的故事5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玻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着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着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着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内,以及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自认所学不多,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洛阳纸贵”一时成了佳话。

洛阳纸贵的故事6

【汉字书写】: 洛阳纸贵

【汉语注音】: luò yáng zhǐ guì

【成语出处】: 唐.房玄龄等《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形容著作流传很广。

【洛阳纸贵的意思】: 文章写得好,连纸都涨价了。比喻好的著作有价值,流传广,风靡一时。

【洛阳纸贵的近义词】: 风行一直、交口称誉、有口皆碑、有目共睹

【洛阳纸贵的反义词】: 无人问津、敬而远之

【洛阳纸贵的故事】

西晋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左思家徒四壁,相貌丑陋,可是文章写得好。他写一篇《齐都赋》用了一年的时间,更有《三都赋》,前后花了十年。三都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京都成都、吴国京都建业和魏国京都邺。他到这三座都城去调查、游览,收集了丰富的资料,积累很多素材,为了便于写作和修改,他在门户、庭院,甚至厕所等地方都放上纸、笔,想到好的语句就记下来。经过反复修改推敲,《三都赋》终于写成。他的文章构思奇巧,气魄雄伟,语言优美绮丽,表现出三座都城的美丽,壮观,反映出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以及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三都赋》问世以后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洛阳都轰动了。人们乐此不疲地争相传抄,竟使洛阳的纸价一下子贵了起来。

【洛阳纸贵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回:“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壎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洛阳纸贵造句】

他喜欢写江湖轶闻、豪杰侠客,扑朔迷离的故事中穿插悬疑的案情,引人入胜,一时间洛阳纸贵。

中国中车的股票从当初的洛阳纸贵变得一文不值,连续跌停收盘,卖单高挂,股民们吓得惊慌失措。

推荐阅读:耳闻不如目见的成语故事鱼沉雁落成语故事及用法划粥割齑成语故事精选儿童成语故事集锦关于依样画葫芦成语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的故事7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

意思:“洛阳纸贵”,原来只是说洛阳城的人们因为传抄左思写的赋,连纸都涨价了。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来称赞文章写得高超,受人喜爱,广为流传。

一天,西晋的京都洛阳来了个出身寒微、衣冠破旧的青年人叫左思,他是为创作一篇《三都赋》而来的。他的理想获得了当时的学界权威张载的支持。

左思虽然得到了长辈的支持鼓励。但消息一传开,奚落、讥诮、讽刺之声,却从整个洛阳城的四面八方向他扑打过来。他们认为一个无名小卒竟声言写什么《三都赋》,想和班固、张衡相比,实在是痴心妄想。

左思并没有理会这些。他就在嘻笑怒骂之中,认真地下苦功夫创作起来了。不管别人说什么,他一定要达到目的。为了创作《三都赋》,他专心致志地构思,像着了迷。他在家里所有地方:卧室、书房、院落、门庭,就是厕所里,菜园的篱笆边也都放上纸笔。不管到哪里,想到一个词,就马上把它记下来:琢磨成了一句话,就立刻把它写上。他借读了大量书籍,访求了不少名人。写作过程中,他深感自己见识不广,就向朝廷求了一个“秘书郎”的职位,使自己能多读书,多接触有学问的人。他就这样日积月累地进行创作,当岁月消逝,那些讥诮、奚落他的人都对这件事情冷落了的时候,只有他仍然一刻不倦怠、一点不偷闲地在写。写了改,改了写,一直坚持了10年,终于把一篇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气魄雄浑的《三都赋》创作出来了!

左思的赋先被在文学界声誉很高的皇甫谧看到了,他一读完就兴奋地称赞起来:“我要为这篇作品写个序!”

经过名人这样的品评、称颂之后,左思的这篇赋很快在京城传抄开了。高门大户要装文雅,书生文士想学文词,商人店铺却惦记广招徕,官吏们也跟着赶时髦。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争先恐后地传抄《三都赋》。当时的文章书籍,都要靠笔墨抄写在纸上,由于抄赋的人太多,一下子弄得整个京城的纸张都脱销涨价,出现了“洛阳纸贵”的情景。

洛阳纸贵的故事8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洛阳纸贵”。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洛阳纸贵的典故

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以下是“洛阳纸贵的典故”,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洛阳纸贵的典故 篇1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十分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但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十分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十分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资料,撰写《三都赋》。为了在资料、结构、语言诸方面都到达必须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最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相关资料】

洛阳纸贵造句:

1、文学理解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个时代以前风行一时,洛阳纸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环逐渐褪色,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万众瞩目的中心,乃至淹没无闻。

2、学界公认,它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

3、引起洛阳纸贵的作品,却未必都是上乘之作。

4、霍加斯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维吉尼亚伍尔夫《海浪》,其装帧再现了珍品首版时的原貌,令收藏家欣然神往梦寐以求,以致一时洛阳纸贵,然而之后发行的平装版本看起来也不差很多,同样也很吸引人。

5、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6、这些作品也许都曾洛阳纸贵过,但平心而论并非最好。

7、该文很快传入国内,一时间洛阳纸贵,版本众多。

8、这部作品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

9、文学史中有这样一类现象,作家生前,默默无闻,一文不名,死后某时却突然声名显赫,作品一时洛阳纸贵,成了文界新宠。

10、这系列的武侠小说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许多人争相阅读。

11、中锋派的魅力或梦想就在于,总是适度地领先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引导消费者的审美期盼,预测并及时推出新的流行式样,新款既出,总让洛阳纸贵,洛阳布贵。

洛阳纸贵的典故 篇2

我国西晋时期,文风多浮躁奢谈。但是,仍然有些作家潜心为文,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板凳一坐十年冷”。当时的作家左思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左思,字太冲,山东临淄人。左思的家里祖辈都是读书人,所以他在少年时期就受到很好的文化影响。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书法和鼓琴,但是却没有什么显著的成绩。为此,他父亲左雍对朋友说:“这孩子知道的东西,还没有我少年时知道的多啊。”谁知道这话让左思无意听见了,从此他暗下苦功,熟读古书,博闻强记,暗地里和父亲比试学识。后来他的诗果然写得很好。《咏史》诗在文学史上很负盛名,《三都赋》比《咏史》诗写得还好,刘勰说左思文“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却是很中肯的。

“三都”,就是三国时候刘备的都城益州、孙权的都城建业、曹操的都城邺县。正当左思为三都做赋的时候,他妹妹左?被选入宫,因此全家就得以搬进了京城,又给他熟悉京城的情况创造了条件。左思在京城又结识了著作郎张载,访问了王室贵族,了解了历史的演变,之后便开始了三都赋的写作。

左思写《三都赋》整整用了十年,不分昼夜,呕心沥血,精于构思,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宏伟设想。

据说,这十年里,左思庭院的藩篱和厕所上到处都挂着宣纸,每有妙词佳句,他就随时随地拿纸笔写下来。《三都赋》写成后,他自己觉得不如张衡的《二京赋》和班固的《二都赋》,所以他就把作品给当时的著名学者皇甫谧看。皇看后认为很好,并为《三都赋》写了序。这样,《三都赋》很快就传开了。

皇甫谧在所写的序里说:自古作赋的很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出名在前,班固的《两都赋》内容胜过辞章;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义理。而左思的《三都赋》既参考了名家,又巧于心计明辨事物。左思的《三都赋》是很优秀的。

后来,张载为《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吴郡赋》和《蜀郡赋》做了注释,还有卫瓘还为《三都赋》作了略解。这样一来,《三都赋》的声价就越来越高了。一时间,达官豪贵争相传看,文人学士竞相阅读,结果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洛阳纸价高涨、一纸难求的现象。

还有当时的文学家陆机刚到洛阳,他也曾打算作《三都赋》。当他听到左思已经写出来时竟拍掌而笑。随后他给弟弟写信说:“这里有个鄙贱而不知深浅的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完了好用来盖酒坛子吧。”可是等到他亲自看了左思的《三都赋》后,却非常叹服。他认为,别人再也不会超过左思了。所以自己也就此辍笔。

这就是文学史上流传的 “洛阳纸贵”“陆机辍笔”的佳话。

洛阳纸贵的典故 篇3

【解释】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典故故事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着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内,以及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自认所学不多,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洛阳纸贵”一时成了佳话。

洛阳纸贵的典故 篇4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示例】:人说“~”,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洛阳纸贵的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洛阳纸贵的典故 篇5

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既顽皮,又不爱读书,加上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说话又结结巴巴的,他的’父亲左雍很看不起他,常常对外人说:“我好后悔生了这么个儿子。”

有一天,左雍与朋友们聊天聊到左思,左雍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虽然快成年了,可他掌握的知识还不如我小时候呢。看来啊,他真是没多大出息了。哎!”说完,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左思知道这些后,难过极了,不甘心受到这种鄙(bǐ)视。于是,开始发愤读书。

由于左思坚持不懈地发愤读书,他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写得也非常好。当他读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时,虽然很佩服文章中宏大的气魄(pò)和华丽的词语,文章也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但他觉得文章有点虚而不实。于是,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yè)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好《三都赋》,左思拜访专家,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还到蜀都、吴都、魏都三地去做实地调查,真是称得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他把自己关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花了十年心血,左思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有位自高自大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然而,左思却不甘心自己的心血被埋没,于是,找到了著名的文学家张华。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经过,再回头来阅读时,越读越爱,连连称赞:“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视名气,不重视文章,别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当时很有名气的皇甫谧(mì)看过《三都赋》后,还亲自提笔写了序言。很快,《三都赋》就在京都流行开了,连以前讥笑过左思的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起来,还说自己写《三都赋》肯定不会超过左思,便停下不写了。

后来,喜爱《三都赋》的人用手抄写下来阅读,抄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京城洛阳的纸张供应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晋书·左思传》

【求解驿站】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着作有价值,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活学活用】此书一出,顿时~,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

【妙语点拨】一个人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一部好书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左思写出《三都赋》让洛阳出现纸贵的现象,与他之前勤奋读书,积累下扎实的文学知识,以及收集了大量民情资料,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是分不开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写出美文、精品书,就得以左思为学习的榜样。另外,洛阳纸贵的现象也说明写好文章的作用之大,无法估量,不仅能给予大众以精神食粮,还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洛阳纸贵出自什么典故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洛阳纸贵的典故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三都赋》被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从而使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最终导致纸张的价格大涨。

洛阳纸贵的意思

洛阳纸贵的意思是:指作品的价值高,流传广。洛阳纸贵的近义词有:都中纸贵、交口称誉、风靡一时、有口皆碑、有目共赏等。洛阳纸贵的反义词有敬而远之、粗制滥造等。

洛阳纸贵的用例

1、这些作家写过的小说以前也洛阳纸贵过,但说实话,并非什么有价值的作品。

2、这本著作因为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

3、这部作品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

4、原材料会再次洛阳纸贵吗?

5、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6、文学史中有这样一类现象,作家生前,默默无闻,一文不名,死后某时却突然声名显赫,作品一时洛阳纸贵,成了文界新宠。

7、文学接受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个时代曾经风行一时,洛阳纸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环逐渐褪色,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万众瞩目的中心。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一般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很好,比喻其著作的流传度很广。洛阳纸贵这个成

语出自《晋书·左思传》。

基本解释

1、洛阳纸贵:Luòyáng zhǐ guì。

2、近义词:一字千金、风靡一时、有口皆碑等。

3、反义词:弃之敝屣、敬而远之等。

4、成语出处:《晋书·左思传》。

5、语法结构:主谓式。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左思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家学氛围浓厚,父亲左熹从小对左思和左芬兄妹二人进行儒学教育。可左思小时候很顽皮、不爱读书,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熹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出息了。”

小左思听到这话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下决心、勤奋向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少年时他就写成《齐都赋》,显示出文学方面的才华。后来,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间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竟然导致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洛阳纸贵是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的意思。大家了解洛阳纸贵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洛阳纸贵成语典故,供大家阅读!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1

【成语】洛阳纸贵

【发音】luò yáng zhǐ guì

【释义】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出处】《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中国晋代文学家左思相貌丑陋,从小天赋并不是很高,他学习过书法和鼓琴,都没有学成个样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才发愤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

左思20岁那一年,妹妹左芬被选入王宫,他的全家因此迁往国都洛阳。这使得左思有更多机会接触上流社会的文人学者,创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并最终写出了传世名篇《三都赋》。

赋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和运用典故,行文力求辞藻华美。“三都”指晋之前的三个诸侯国蜀、吴、魏的国都。《三都赋》包含《蜀都赋》、《吴都赋》和《魏都赋》,每篇赋中都借假想人物之口,描绘和评论当地的形势、物产和制度。但整个作品的成就还不单单在形式上,更在于内容上。左思为了创作这篇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考证典籍,并实地调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实。等材料准备好之后,左思在自己家里、院子里,甚至厕所里,到处布满了纸和笔,以便于自己有了灵感之后,随时随地都可以记下来。就这样殚精竭虑,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完成。

《三都赋》问世后,当时的文学家皇甫谧作序,张载作注,先是在文学圈内传播,后来贵族富豪们附庸风雅,也纷纷加入了传抄的行列,结果洛阳街头的纸店供货吃紧,纸张的价格也随着不断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2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洛阳纸贵的意思

[释义]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语出]《晋书·左思传》:“(左思造《三都赋》成)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正音]洛不能读作“ɡè”。

[辨形]洛不能写作“落”。

[近义]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宾语、定语、补语。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3

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既顽皮,又不爱读书,加上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说话又结结巴巴的,他的父亲左雍很看不起他,常常对外人说:“我好后悔生了这么个儿子。”

有一天,左雍与朋友们聊天聊到左思,左雍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虽然快成年了,可他掌握的知识还不如我小时候呢。看来啊,他真是没多大出息了。哎!”说完,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左思知道这些后,难过极了,不甘心受到这种鄙(bǐ)视。于是,开始发愤读书。

由于左思坚持不懈地发愤读书,他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写得也非常好。当他读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时,虽然很佩服文章中宏大的气魄(pò)和华丽的词语,文章也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但他觉得文章有点虚而不实。于是,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yè)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好《三都赋》,左思拜访专家,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还到蜀都、吴都、魏都三地去做实地调查,真是称得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他把自己关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花了十年心血,左思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有位自高自大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然而,左思却不甘心自己的心血被埋没,于是,找到了著名的文学家张华。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经过,再回头来阅读时,越读越爱,连连称赞:“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视名气,不重视文章,别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当时很有名气的皇甫谧(mì)看过《三都赋》后,还亲自提笔写了序言。很快,《三都赋》就在京都流行开了,连以前讥笑过左思的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起来,还说自己写《三都赋》肯定不会超过左思,便停下不写了。

后来,喜爱《三都赋》的人用手抄写下来阅读,抄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京城洛阳的纸张供应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晋书·左思传》

【求解驿站】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着作有价值,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活学活用】此书一出,顿时~,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

【妙语点拨】一个人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一部好书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左思写出《三都赋》让洛阳出现纸贵的现象,与他之前勤奋读书,积累下扎实的文学知识,以及收集了大量民情资料,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是分不开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写出美文、精品书,就得以左思为学习的榜样。另外,洛阳纸贵的现象也说明写好文章的作用之大,无法估量,不仅能给予大众以精神食粮,还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4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晋代左思作《齐都赋》一年始成。复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赋》。在其舍中院内,以及茅厕皆置纸笔,偶得佳句,当即录之。自认所学不多,便求为宫禁藏书郎。其赋成后,仍未获士人青睐。左思自认其作不逊于汉时班固与张衡,恐一人之褒贬而遭埋没。便请文学家张华过目,张华阅后,咸认为佳作,可媲美班张之文。复请教当时名士皇甫谧,谧观后欣然为之作序,自此名声大噪。由於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5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左思的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洛阳纸贵的典故:

左思出身寒微,不好交游。他的面貌丑陋,讲话口吃,可写的文章却很好,词藻壮丽。

他写了一篇《齐都赋》,花了一年的功夫。

他想继续创作都膨〉,面三都,是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他写了一篇《齐都赋》,花了一年的功夫。

他想继续创作《三都赋》,所谓三都,是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在他酝酿创作的那一年,他妹妹左芬被选进宫中。左思趁这个机会,移家京师洛阳。

左思并没有去过蜀都成都,便去请教著作郎张载,采访成都及其周围的岷山,邛崃山的景色和风情。通过采访、回忆,开始构思。他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每想到一句精采的句子,立刻便写下来。

在创作过程中,左思感到自己学问不多,所见不博,请求担任秘书郎的职务。秘书郎掌管图书经籍。他任职后,废寝忘食地阅读、摘抄,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他前前后后花了十年功夫,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左思家里的门户、庭院,甚至连厕所等地方,到处都放着纸、笔,以便一想到好句子,就可以写下来。

由于文章精采,不少学者为《三都赋》作序、注疏。司空张华看后赞叹说:“左思的《三都赋》可和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媲美,读后余味深长,过一个时候再读,仍然觉得新鲜。”

著名文学家陆机本来看不起左思,读了《二都赋》后,不由得拍案叫绝。经这些名家们的推崇,很多豪门贵族都竞相传写左思的《三都赋》。

这样一来,使得洛阳的纸价也贵起来了。后来,人们就用“洛阳纸贵”来称誉风行一时、受到普遍欢迎的好文章。

洛阳纸贵的启示:

以文字为记录载体的传播学的一次革命,以及这场革命所必须具备的社会成因,包括社会整体掌握和运用文字的能力、使用文字的各种工具的成熟程度、畅通的传播渠道的’形成。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6

我国西晋时期,文风多浮躁奢谈。但是,仍然有些作家潜心为文,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板凳一坐十年冷”。当时的作家左思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左思,字太冲,山东临淄人。左思的家里祖辈都是读书人,所以他在少年时期就受到很好的文化影响。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书法和鼓琴,但是却没有什么显著的成绩。为此,他父亲左雍对朋友说:“这孩子知道的东西,还没有我少年时知道的多啊。”谁知道这话让左思无意听见了,从此他暗下苦功,熟读古书,博闻强记,暗地里和父亲比试学识。后来他的诗果然写得很好。《咏史》诗在文学史上很负盛名,《三都赋》比《咏史》诗写得还好,刘勰说左思文“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却是很中肯的。

“三都”,就是三国时候刘备的都城益州、孙权的都城建业、曹操的都城邺县。正当左思为三都做赋的时候,他妹妹左?被选入宫,因此全家就得以搬进了京城,又给他熟悉京城的情况创造了条件。左思在京城又结识了著作郎张载,访问了王室贵族,了解了历史的演变,之后便开始了三都赋的写作。

左思写《三都赋》整整用了十年,不分昼夜,呕心沥血,精于构思,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宏伟设想。

据说,这十年里,左思庭院的藩篱和厕所上到处都挂着宣纸,每有妙词佳句,他就随时随地拿纸笔写下来。《三都赋》写成后,他自己觉得不如张衡的《二京赋》和班固的《二都赋》,所以他就把作品给当时的著名学者皇甫谧看。皇看后认为很好,并为《三都赋》写了序。这样,《三都赋》很快就传开了。

皇甫谧在所写的序里说:自古作赋的很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出名在前,班固的《两都赋》内容胜过辞章;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义理。而左思的《三都赋》既参考了名家,又巧于心计明辨事物。左思的《三都赋》是很优秀的。

后来,张载为《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吴郡赋》和《蜀郡赋》做了注释,还有卫瓘还为《三都赋》作了略解。这样一来,《三都赋》的声价就越来越高了。一时间,达官豪贵争相传看,文人学士竞相阅读,结果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洛阳纸价高涨、一纸难求的现象。

还有当时的文学家陆机刚到洛阳,他也曾打算作《三都赋》。当他听到左思已经写出来时竟拍掌而笑。随后他给弟弟写信说:“这里有个鄙贱而不知深浅的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完了好用来盖酒坛子吧。”可是等到他亲自看了左思的《三都赋》后,却非常叹服。他认为,别人再也不会超过左思了。所以自己也就此辍笔。

这就是文学史上流传的 “洛阳纸贵”“陆机辍笔”的佳话。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7

西晋时期,有一名大文学家名叫左思,他年轻时家境贫寒,周围的邻居、身边的朋友都看不起他。

由于左思刻苦学习,长大后在文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就想写本书,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又雄心勃勃,准备创作一篇《三都赋》。

当时,正巧他的妹妹左菜被选进宫廷,左思便把家搬到京城,要求做秘书郎,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料。为了搜集历史知识,他还游历古城旧都。他经常夜以继日,绞尽脑汁,庭院墙沟边到处搁着笔墨,偶得佳句,就连忙记在纸上。

当时的大文学家陆机来到洛阳,也准备写一篇类似《三都赋》题材的作品,听说有个叫左思的年轻人正在写,不禁抚掌大笑,对别人说:“那个凡夫俗子要是能写成《三都赋》的话,也只配拿来盖我的酒坛子。”

整整十年过去了,一篇雄浑精深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但是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传抄者寥寥无几。

左思十分懊丧,他想:这一定是别人觑着我官卑职小,因人废言。于是他求见当时名儒皇甫谧,呈上文稿。皇甫谧读罢,拍案叫绝,当即作了题序。

左思再去拜见侍书郎张载、大学者刘逵,请他们分别为赋作了注解。一经名家认可,文人学士们便蜂起撰文颂扬,司空张华对赋文作了更高的评价,连那个陆机也叹为观止,就此搁笔。

《三都赋》重新发表时,举国轰动,富贵人家到处请人恭楷抄写,纸张供应顿时紧张,洛阳纸价为之飞涨。

洛阳纸贵成语典故 篇8

洛阳纸贵的故事,成语洛阳纸贵出自哪里洛阳纸贵的意思是什么洛阳纸贵的主人公又是谁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十分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但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十分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十分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资料,撰写《三都赋》。为了在资料、结构、语言诸方面都到达必须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最后写成了。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上午8:36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上午8:36

相关推荐

  • 越发怎么造句

    越发怎么造句1、国庆一过,天气越发凉快了。 2、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于远方妻子的思念越发浓重。 3、目前社会上的各类诈骗事件频发,骗子们的手段也越发高明。 4、听到快要放寒假的消息,同学们越发充满期待。 5、马上就要进入腊月了,年味变得越发浓郁。 6、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十五和十六的最大公因数

    十五和十六的最大公因数十五和十六的最大公因数是1。15的因数有1、15,、16的因数有1、2、4、8、16,15和16的公因数只有1;相邻的两个非0自然数互质,而15和16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所以它们互质,公因数只有1,所以最大公因数是1。小学1至6年级数学知识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

    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记叙文六要素分别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记叙文当中,在写作的时候,除了要非常注重它的六要素,也要弄清楚它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一共有着五种表达方式,分别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以及说明。所谓的记叙文,就是将一件事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9日
  • 妇女节经典祝福语短信

    妇女节经典祝福语短信三八妇女节祝福语:1、三八节到了,愿你快乐!2、祝无限生涯,幸福无边。3、祝娇巧可爱,闭月羞花,妇女节快乐!4、你们默默付出、积极努力,节日快乐!5、三八美女节,节日快乐!6、越来越年轻、漂亮!7、祝永远健康美丽!没有你世界会崩塌半边,有了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9日
  • 三八妇女节老师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老师祝福语三八妇女节祝福语:1、三八节到了,愿你快乐!2、祝无限生涯,幸福无边。3、祝娇巧可爱,闭月羞花,妇女节快乐!4、你们默默付出、积极努力,节日快乐!5、三八美女节,节日快乐!6、越来越年轻、漂亮!7、祝永远健康美丽!为了我们的孩子,您们将人生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9日
  •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及最好的专业有哪些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及最好的专业有哪些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高等专科学校,为山西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山西省运城专区幼儿师范学校,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这本书的名字是《追风筝的人》,可能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太坎坷,所以我无法用一颗平静的心,一颗享受

    教育知识 2023年3月29日
  •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的习俗中元节的习俗:1、放河灯,在民间中元节的习俗中,放灯是很重要的环节,放灯是一件善事,也表示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一种挂念、一种相思之情。2、吃鸭子,中元节要以鸭子为祭品祭祀祖先,所以也爱吃鸭子。3、祭祖,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家五谷丰登。中元节的习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好好先生的故事

    好好先生的故事只不如胡卢蹄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释义讥讽不分是非,不敢得罪他人,只求相安无事的人。故事: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后,深感要扩大自己的力量,必须得到有智谋的人辅佐。他听说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在襄阳地区很有声望,特地去拜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节约用水的小妙招

    节约用水的小妙招平时洗手、洗头时要随时关掉阀门;可用洗菜、洗手的水浇花,洗澡、洗衣服的水冲马桶;洗车时可以用抹布擦洗代替冲洗。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小小的节水之举,也彰显着整个城市的文明建设。1、平常用水,洗手时,用盆洗比用水来说更加节省水,洗涤蔬菜水果或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