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无犯的主人公是谁

秋毫无犯的主人公是谁秋毫无犯的意思: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秋毫无犯

秋毫无犯的意思: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秋毫无犯的主人公是谁:韩信

秋毫无犯的故事

淮阳侯韩信原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后来他投奔项梁领导的抗秦起义军,一直默默无闻。改归项羽部下后,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被采纳,于是他脱离项羽,投奔汉王刘邦。刘邦派他管理粮饷,同样不重视他。后来在丞相萧何的一再推荐下,刘邦才拜他为大将。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问韩信道:
“丞相一再谈起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高见指教?”
韩信谦虚了几句后,反问刘邦道:
“大王自己估计一下,您在勇敢、仁厚和兵力各方面同项王比,哪个更强一些?”
刘邦沉默了好半天,才回答说:“我各方面都不如他。”
于是,韩信具体地分析了项羽的特点,以及项羽的致命弱点,证明项羽名义上虽然称霸天下,实际上却不得人心,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最后,韩信提出了进兵计划:
“现在大王如能采取和项王相反的办法,任用天下武勇能干的人,有什么地方不能讨平呢?把天下的城池分封给有功的部属,谁还会不心悦诚服呢?我们的军事行动符合将士们打到东方去的愿望,有什么敌人打不败呢?再说,大王进入武关的时候,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取消了秦朝苛刻的法令,和他们约定的只不过是不许杀人、伤人和盗窃这三条法律罢了。关中的老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在那里做王的。现在大王如果带兵东进,关中地区只要发一道布告,就可以收复了!”
刘邦听韩信这么一说,心中亮堂了许多,认为韩信是一个有智谋的将领,立即同意按他的计划行事,让他统领各路军马攻敌。

 

秋毫无犯的主人公是谁?

问题一:秋毫无犯的主人公是谁 项羽

秋毫无犯[qiū háo wú fàn]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示例】:老夫一生公廉正直,与人~。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问题二:一些历史故事的主人公 起死回生(扁鹊)

千钧一发(枚乘)

千里送鹅毛(缅伯高)

强弩之末(韩长儒)

青出于蓝(孔[)

请君入瓮(来俊臣)

秋毫无犯(刘邦)

取长补短(滕文公)

忍辱负重(陆逊)

孺子可教(张良)

入木三分(王羲之)

三顾茅庐(刘备)

三令五申(孙武)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王敬则)

工始善终(陈平)

事半功倍(公孙丑)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双管齐下(张b)

四面楚歌(刘邦,项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

天衣无缝(郭翰)

投笔从戒(班超)

完壁归赵(蔺相如)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望梅止渴(曹操)

闻鸡起舞(祖逖)(

卧薪尝胆(勾践)

悬梁刺骨(苏秦)

叶公好龙(叶公)

夜郎自大(夜郎国国王)

一鼓作气(曹刿)

一箭双雕(公孙晟)

一暴十寒(孟子)

余音绕梁(韩娥)

愚公移山(愚公)

凿壁偷光(匡衡)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汗流浃背(曹操)

鹤立鸡群(嵇绍)

鸿鹄之志(陈涉)

后来居上(汲黯)

家喻户晓(梁姑姊)

江郎才尽(江淹)

问题三:黄袍加身的主人公是谁 是陈桥兵变那个黄袍加身吗?那就是赵匡胤

问题四:“秋毫无犯”与那个历史人物有关? 项羽

名称 秋毫无犯

拼音 qiū háo wú fàn

解释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来源 《史记・项羽绩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问题五:成语“呕心沥血”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3、一字之师: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5、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揭竿而起(陈胜) 11、三顾茅庐(诸葛亮) 12、孺子可教: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 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15、投笔从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16、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A民.” 17、暗度陈仓: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 18、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岳飞) 20、手不释卷:《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1、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2、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gt&gt

问题六:探穴救柴进 的主要人物是谁?》???? 当然是李逵了!

吴学究教唤集高唐州押狱禁子跟问时,数内有一个禀道:“小人是当牢节级蔺

仁。前日蒙知府高廉所委,专一牢固监守柴进,不得有失。又分付道:‘但有凶吉,

你可便下手。’三日之前,知府高廉要取柴进出来施刑。小人为见本人是个好男子,

不忍下手,只推道:‘本人病至八分,不必下手。’后又催并得紧,小人回称‘柴

进已死’。因是连日厮杀,知府不闲,小人却恐他差人下来看视,必见罪责,昨日

引柴进去后面枯井边,开了枷锁,推放里面躲避,如今不知存亡。”

宋江听了,慌忙着蔺仁引入。直到后牢枯井边望时,见里面黑洞洞地,不知多

少深浅。上面叫时,那得人应,把索子放下去探时,约有八九丈深。宋江道:“柴

大官人眼见得多是没了。”宋江垂泪。吴学究道:“主帅且休烦恼。谁人敢下去探

看一遭,便见有无。”说犹未了,转过黑旋风李逵来,大叫道:“等我下去。”宋

江道:“正好。当初也是你送了他,今日正宜报本。”李逵笑道:“我下去不怕,

你们莫割断了绳索。”吴学究道:“你却也忒奸猾。”且取一个大篾箩,把索子络

了,接长索头,扎起一个架子,把索挂在上面。李逵脱得赤条条的,手拿两把板斧,

坐在箩里,却放下井里去,索上缚两个铜铃。渐渐放到底下,李逵却从箩里爬将出

来,去井底下摸时,摸着一堆,却是骸骨。李逵道:“爷娘,甚鸟东西在这里!”

又去这边摸时,底下湿漉漉的,没下脚处。李逵把双斧拔放箩里,两手去摸底下,

四边却宽。一摸摸着一个人,做一堆儿蹲在水坑里。李逵叫一声:“柴大官人!”

那里见动,把手去摸时,只觉口内微微声唤。李逵道:“谢天地,恁地时,还有救

哩!”随即爬在箩里,摇动铜铃,众人扯将上来。李逵说下面的事,宋江道:“你

可再下去,先把柴大官人放在箩里,先发上来,却再放箩下来取你。”李逵道:“哥

哥不知我去蓟州,着了两道儿,今番休撞第三遍。”宋江笑道:“我如何肯弄你?

你快下去。”李逵只得再坐箩里,又下井去。

到得底下,李逵爬将出箩去,却把柴大官人抱在箩里,摇动索上铜铃。上面听

得,早扯起来。到上面,众人看了大喜。宋江见柴进头破额裂,两腿皮肉打烂,眼

目略开又闭。宋江心中甚是凄惨,叫请医生调治。李逵却在井底下发喊大叫。宋江

听得,急叫把箩放将下去,取他上来。李逵到得上面,发作道:“你们也不是好人,

便不把箩放下来救我!”宋江道:“我们只顾看顾柴大官人,因此忘了你,休怪。”

宋江就令众人把柴进扛扶上车睡了。先把两家老小,并夺转许多家财,共有二十余

辆车子,叫李逵、雷横,先护送上梁山泊去。却把高廉一家老小良贱三四十口,处

斩于市。赏谢了蔺仁,再把府库财帛,仓廒粮米,并高廉所有家私,尽数装载上山。

大小将校离了高唐州,得胜回梁山泊。所过州县,秋毫无犯。在路已经数日,回到

大寨,柴进扶病起来,称谢晁、宋二公并众头领。晁盖教请柴大官人就山顶宋公明

歇处,另建一所房子,与柴进并家眷安歇。晁盖、宋江等众皆大喜。自高唐州回来,

又添得柴进、汤隆两个头领,且作庆贺筵席,不在话下。

问题七:白衣渡江的主要人物是谁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孙权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战。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名声不显,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最后关羽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吕蒙装病,由陆逊代守陆口。关羽得知,不再防备江东,将荆州大部分兵马调走,吕蒙派士兵伪装成客商,骗过荆州守军,长驱直入,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了荆州。入城后吴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原任官吏,依旧留任,关羽及蜀军将士的家属也得善待,赢得民心。

问题八:探穴救柴进 的主要人物是谁?》???? 当然是李逵了! 吴学究教唤集高唐州押狱禁子跟问时,数内有一个禀道:“小人是当牢节级蔺仁。前日蒙知府高廉所委,专一牢固监守柴进,不得有失。又分付道:‘但有凶吉,你可便下手。’三日之前,知府高廉要取柴进出来施刑。小人为见本人是个好男子,不忍下手,只推道:‘本人病至八分,不必下手。’后又催并得紧,小人回称‘柴进已死’。因是连日厮杀,知府不闲,小人却恐他差人下来看视,必见罪责,昨日引柴进去后面枯井边,开了枷锁,推放里面躲避,如今不知存亡。” 宋江听了,慌忙着蔺仁引入。直到后牢枯井边望时,见里面黑洞洞地,不知多少深浅。上面叫时,那得人应,把索子放下去探时,约有八九丈深。宋江道:“柴大官人眼见得多是没了。”宋江垂泪。吴学究道:“主帅且休烦恼。谁人敢下去探看一遭,便见有无。”说犹未了,转过黑旋风李逵来,大叫道:“等我下去。”宋江道:“正好。当初也是你送了他,今日正宜报本。”李逵笑道:“我下去不怕,你们莫割断了绳索。”吴学究道:“你却也忒奸猾。”且取一个大篾箩,把索子络了,接长索头,扎起一个架子,把索挂在上面。李逵脱得赤条条的,手拿两把板斧,坐在箩里,却放下井里去,索上缚两个铜铃。渐渐放到底下,李逵却从箩里爬将出来,去井底下摸时,摸着一堆,却是骸骨。李逵道:“爷娘,甚鸟东西在这里!” 又去这边摸时,底下湿漉漉的,没下脚处。李逵把双斧拔放箩里,两手去摸底下,四边却宽。一摸摸着一个人,做一堆儿蹲在水坑里。李逵叫一声:“柴大官人!” 那里见动,把手去摸时,只觉口内微微声唤。李逵道:“谢天地,恁地时,还有救哩!”随即爬在箩里,摇动铜铃,众人扯将上来。李逵说下面的事,宋江道:“你可再下去,先把柴大官人放在箩里,先发上来,却再放箩下来取你。”李逵道:“哥哥不知我去蓟州,着了两道儿,今番休撞第三遍。”宋江笑道:“我如何肯弄你? 你快下去。”李逵只得再坐箩里,又下井去。 到得底下,李逵爬将出箩去,却把柴大官人抱在箩里,摇动索上铜铃。上面听得,早扯起来。到上面,众人看了大喜。宋江见柴进头破额裂,两腿皮肉打烂,眼目略开又闭。宋江心中甚是凄惨,叫请医生调治。李逵却在井底下发喊大叫。宋江听得,急叫把箩放将下去,取他上来。李逵到得上面,发作道:“你们也不是好人,便不把箩放下来救我!”宋江道:“我们只顾看顾柴大官人,因此忘了你,休怪。” 宋江就令众人把柴进扛扶上车睡了。先把两家老小,并夺转许多家财,共有二十余辆车子,叫李逵、雷横,先护送上梁山泊去。却把高廉一家老小良贱三四十口,处斩于市。赏谢了蔺仁,再把府库财帛,仓廒粮米,并高廉所有家私,尽数装载上山。大小将校离了高唐州,得胜回梁山泊。所过州县,秋毫无犯。在路已经数日,回到大寨,柴进扶病起来,称谢晁、宋二公并众头领。晁盖教请柴大官人就山顶宋公明歇处,另建一所房子,与柴进并家眷安歇。晁盖、宋江等众皆大喜。自高唐州回来,又添得柴进、汤隆两个头领,且作庆贺筵席,不在话下。

问题九:成语的主人公大全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问题十:成语大全: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 吕不韦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金,秦时指的是黄铜。

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释义]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秋毫无犯的成语主人公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邦,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约法三章 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刘邦。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约法三章”。

成语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生活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暴秦。

楚怀王的军队中有两个后来影响历史的人。一个名叫刘邦,另一个名叫项羽。一天,楚怀王对他们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向西路和北路出发。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

公元前207年,刘邦领兵抢先由中原进入秦川到达秦王朝国都咸阳,秦王子婴出城献国玺投降,秦朝正式灭亡。

刘邦入城后,秋毫无犯将秦朝的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将十万大军撤驻城外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如今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均可全部废除!各级官吏都各自按原任职务坚守岗位,执行公务。”父老、豪杰们对此都表示拥护。接下来,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使约法三章家喻户晓。

三秦之地的老百姓们十分高兴,纷纷送牛羊酒食慰问刘邦的军队将士,刘邦一再推辞不肯收下,说:“仓库里粮食很多,士兵们并没有挨饿,我不想再给父老乡亲们添麻烦,让大家破费财物了!”当地的老百姓们听到刘邦这番体贴人心的话,更加欢喜地宣传:“如果刘沛公(刘邦)能留在关东,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唯恐刘邦不在三秦大地为王。而所有的秦廷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也都很高兴。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一些历史故事的主人公

起死回生(扁鹊)

千钧一发(枚乘)

千里送鹅毛(缅伯高)

强弩之末(韩长儒)

青出于蓝(孔璠)

请君入瓮(来俊臣)

秋毫无犯(刘邦)

取长补短(滕文公)

忍辱负重(陆逊)

孺子可教(张良)

入木三分(王羲之)

三顾茅庐(刘备)

三令五申(孙武)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王敬则)

善始善终(陈平)

事半功倍(公孙丑)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双管齐下(张璪)

四面楚歌(刘邦,项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

天衣无缝(郭翰)

投笔从戒(班超)

完壁归赵(蔺相如)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望梅止渴(曹操)

闻鸡起舞(祖逖)(

卧薪尝胆(勾践)

悬梁刺骨(苏秦)

叶公好龙(叶公)

夜郎自大(夜郎国国王)

一鼓作气(曹刿)

一箭双雕(公孙晟)

一暴十寒(孟子)

余音绕梁(韩娥)

愚公移山(愚公)

凿壁偷光(匡衡)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汗流浃背(曹操)

鹤立鸡群(嵇绍)

鸿鹄之志(陈涉)

后来居上(汲黯)

家喻户晓(梁姑姊)

江郎才尽(江淹)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上午8:37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上午8:37

相关推荐

  • 论证方法有哪些

    论证方法有哪些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以及对比论证等这几种,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明。 所谓的举例论证,有时候我们也称其为事实论证,他就是通过列举实际且真实的事例材料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三都赋作者是谁

    三都赋作者是谁《三都赋》的作者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左思字泰冲,属于如今的山东临淄人,左思出生在一个儒学世家,但是家境寒微,而后因为其妹左棻被选入宫,因而全家得以搬迁往洛阳定居,左思也由此得到了秘书郎的官职。 据史料记载,左思的相貌丑陋,并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孟尝君的高枕无忧

    孟尝君的高枕无忧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有一天,孟尝君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龙卷风来了为什么要开窗户

    龙卷风来了为什么要开窗户因龙卷风中心气压很低,如不开窗室内室外气压无法平衡,室内气压远高于室外,就会出现类似屋顶直接被顶开,室内物品被扫荡一空的严重后果。而开窗有助于减少室内外气压差,反而利于保障房屋结构的完整和人自身的安全。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cumulif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冬奥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冬奥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冬奥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1.冬奥会开始具体时间:2022年2月4日(星期五)正值2022年大年初四。2.冬奥会结束具体时间:2022年2月20日(星期日)。3.冬残奥会开始具体时间:2022年3月4日(星期五)。4.冬残奥会结束具体时间: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一边一边怎么造句小学生

    一边一边怎么造句小学生1、晚饭过后,妈妈一边唱着歌,一边洗碗。 2、小明一边蹦蹦跳跳地走路,一边哼着歌。 3、爸爸一边看足球比赛,一边大声欢呼。 4、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5、奶奶一边夸奖我,一边递给我一个苹果。 6、看到我一边写作业,一边看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寅时是几点

    寅时是几点寅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寅时对应目前时间历法中的3:00到4:59,对应属相为虎,别名为平旦。子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二十三点到零点五十九分,对应属相为鼠,别名为夜半。丑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一点到两点五十九分,对应属相为牛,别名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印度的四大传统礼仪

    印度的四大传统礼仪印度的四大传统礼仪主要有生礼、葬礼、婚礼和普迦仪式。生礼是印度人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葬礼是指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婚礼是当天晚上新郎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垃圾分类建议

    垃圾分类建议1、制定大部分人能接受:后续能实现处理的垃圾分类标准。这个习惯是长期的、延续的,具有顽固性。应因势利导,在尊重分类习惯的同时加以引导,是初期开展垃圾分类的一个准则。2、把垃圾出口建设好:垃圾出口指的是处理环节,这是垃圾分类的末端,是最重要的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500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500字《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的名字是《

    教育知识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