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透纸背的意思: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力透纸背的主人公是谁:颜真卿,陆游
力透纸背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人,他们既是书法家,也是著名的将领,一个是唐朝的颜真卿,一个是南宋的陆游。
真卿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的时代,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河北各郡大都被叛军占领,只有平原城因为颜真卿坚决抵抗,没有陷落。由于颜真卿在抗击安史叛军中立了大功,唐代宗把他封为鲁郡公。所以人们又称他颜鲁公。在唐德宗时,因为不肯向叛军投降,叛军逼他自杀了。
颜真卿不仅有刚强的性格,他写的字也雄浑刚健,挺拔有力,文章也写得很深刻。当时的人们都说: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意思是说颜真卿写得字遒劲有力。
南宋的时候,也有一位像颜真卿这样的人,他就是陆游。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浙江山阴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宋孝宗赵慎刚刚即位的时候,决心改变屈辱求和的政策,很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事业。
公元1162年,宋孝宗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
差不多过了十年,四川宣抚使王炎听到陆游的名声,请他到汉中的幕府中办理军务。陆游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陆游的上司范成大是他的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却并不讲究一般的官场礼节。陆游的抗金志愿得不到实现,心里气闷,就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但是,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惯他,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放。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陆放翁。
这样一过又是二三十年,南宋王朝又换了两个皇帝——宋光宗赵惇和宋宁宗赵扩,南宋王朝始终没有决心收复失地。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他把满腔爱国热情寄托在他的诗歌创作上。韩侂胄担任宰相后,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北伐。这使陆游十分兴奋。但是韩侂胄的北伐,并没有充分准备,加上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使最后一次北伐又失败了。宋宁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杀害了韩侂胄,把他的头颅献给金朝,订立了屈辱的和约。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们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其中《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和所传颂。他书写日常生活的诗也有不少清新之作。明代文学家杨慎说:陆游的诗其纤丽之处似秦观,雄概之处似苏轼。清代诗人赵翼说:陆游的诗才气豪键,意境清新。他在写诗之前,构思精审,所写出来的东西,语句精炼,力透纸背。
力透纸背的主人公是谁
力透纸背的主人公是张旭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
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力透纸背相关历史人物?
与“力透纸背”相关的历史人物有颜真卿和陆游。
一、颜真卿
1、出处
唐代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书法用笔锋的话,能够使笔锋透到纸张背面,这才是极致的成功)
2、相关介绍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有一次他向张旭请教书法用笔的道理,张旭说:“书法,就像用尖锐的东西在沙子上画画一样,不需要笔锋时,就要懂得隐藏,需要笔锋时,就要有力,能够使笔锋透到纸张背面。”
于是,颜真卿得其精髓,加上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二、陆游
1、出处
清代赵翼《瓯北诗千方百计·陆放翁诗》卷六:“(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陆游的诗下笔之前意义就已经出来了,立意深刻)
2、相关介绍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他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诗风大变,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三、力透纸背[lì tòu zhǐ bèi] 的释义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指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扩展资料
与“力透纸背”相近的“入木三分”的典故
一、释义
入木三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rù mù sān fēn,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二、出处
出处: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底!刻者惊叹其笔力雄劲:“竟入木三分!”)
三、典故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后“入木三分”成为成语,比喻书法功力好或分析问题透彻。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正正知识网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xiaoyugongzuoshi@foxmail.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